范增确实是被高估了,他的水平称得上谋士二字,但是距离当时的顶级谋士还是有相当大差距的。
范增之谋
范增的谋略,体现在两点之上:
第一、立楚王后裔为王
范增总结了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认为他们虽然打着楚国的名头,但是他们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楚人恨秦的特点,立楚王后人为王,而是选择了自立。
这导致陈胜吴广起义军虽率先反秦,却始终壮大不起来。
而项梁等人过江以来,一直有楚人前来投靠,就是因为项梁家族世代为楚将,等于是楚国的象征。
如果项羽立楚国王室后裔为王,那么就会引起更多的楚人前来投靠,间接地壮大项羽的实力。
第二、鸿门宴上杀刘邦
范增了解刘邦的为人,当他得知刘邦入主关中以后反而更加的循规蹈矩以后,他就知道刘邦很有野心。因此,他便想趁着鸿门宴的机会除掉刘邦。
尽管最后刘邦还是从鸿门宴上逃脱了,但是这并非谋士之责,而是项羽之责。
范增不如顶级谋士的地方
上文说的两处,只能说明范增是一个合格的谋士,但并不代表范增是一个顶级的谋士。一个顶级谋士,不仅仅只是在合适的时候提出合适的谋略,他还要充分地掌握自家主公的性格特点,并以此制定计划。
鸿门宴上,范增应该了解项羽的秉性,知道他可能不会听从自己的话,因此他就不应该只是劝谏项羽杀了刘邦,而是应该制定一系列计策来击杀刘邦。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过很显然,他没有提前制定,他的项庄舞剑之计,更多的只是亡羊补牢之举。而且很显然,在鸿门宴上,范增输给了张良,这就是范增和顶级谋士之间的差距。
与此同时,作为顶级谋士,不应该碰到一点点挫折,就自暴自弃。鸿门宴上,当范增得知刘邦逃走以后,他便说了一句话,那就是竖子不足与谋。而在之后刘邦的反间计中,范增知道项羽中了反间计,却只是大怒:“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这绝非是顶级谋士应该作出的举动。
结束语
范增有才华,但是其太过于玻璃心。如果事情照着他预想的那样,那么一切相安无事,一旦事情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就会承受不住,不想着如何补救,而是选择破罐子破摔。
因此,范增作为谋士是合格的,但是和张良这样的顶级谋士相比,差距还是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