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隆科多一句,“继承人没变!”雍正脸一沉,发誓要争皇位
创始人
2025-07-03 11:02:05
0

1722年,胤禛拉着隆科多赏月,见四下无人,两人捡了块大石头坐下,隆科多突然冒了句,“继承人没变!”胤禛脸一沉,“我非争不可!”

胤禛,44岁继位成为雍正皇帝,在位13年。

那么,他是如何从皇四子成为雍正的?

这要从康熙的亲笔写的朱谕说起。

当时,康熙写了朱谕,锁在盒子里,搁在“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一旦自己发生不测,就由顾命大臣遵谕旨完成。

恰好这件事被内务大臣、孝懿皇后的胞弟(皇子们都叫他舅舅)隆科多知道了。

而隆科多在所有皇子中,独独看好四阿哥胤禛。

又恰好那天胤禛邀请隆科多到狮子园的“乐山书屋”赏月,说是书屋其实是两人商量要事的地方。

那天深夜,隆科多应约,两人走到僻静处,见四下无人,就拣了块光滑的大石头坐下。

刚坐下,隆科多就冒了句,继承人没变!

胤禛一听,脸色立马变了,情绪低落地问了句,要昭告天下了吗?

隆科多连忙否认,称康熙写了朱谕,虽然没看到,但却告诉了他,皇储是十四阿哥胤禎。

话音刚落,胤禛斩钉截铁地说了句,“我非争不可!”

隆科多还没反应过来,胤禛突然说,“只要舅舅肯帮我,我就能成!”

隆科多一脸惊讶问,“要怎么帮?”

原来,胤禛想让隆科多去帮他把朱谕偷出来看看,隆科多觉得太危险了。

胤禛只好退而求其次,让他找个机会看一下朱谕上是怎么写的,隆科多点头答应。

4天后,隆科多兴冲冲找到胤禛,假意喝茶,却蘸着茶汁将谕旨上的10个字,一字不落写下来,即传位十四阿哥胤禎。钦此。

胤禛看后,突然笑着说,“真是天助我也!”

隆科多还没反应过来,胤禛便同样蘸着茶汁写下“传位于四阿哥胤禎”,将“十”加一横,竖往上提钩成了“于”。

可胤禎又如何变成胤禛呢?

只见胤禛将“禎”的左边短横画出头,最下面加一划,“禎”瞬间变成“禛”。

隆科多激动地拍手直呼“妙!真妙!”

胤禛本想写一张假的,把真的调包,但风险太大,被隆科多拒绝了。

两人商量了一晚上决定,让隆科多有机会时改了朱谕,但隆科多始终认为机会渺茫,除非皇上驾崩时只有他一个人听吩咐。

之后没多久,康熙就因劳累病倒了,许是自觉年老体弱,时日无多,便命人将“正大光明”匾额后的铁盒拿下来放在枕头下。

恰好,侍疾的常常只有隆科多。

然而,隆科多却觉得胆量还不够,犹豫了十多天,想了无数遍之后终于下定决心成全胤禛。

当时康熙已是时醒时睡,御医请脉后说,就是一半天的事了。

隆科多当即派人分头召请阿哥们。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们会好奇,康熙那么多儿子为何却找小舅子隆科多侍疾。

那是因为,1699年,废太子曾窥探康熙行迹,意图谋逆,在那之后他便更防着儿子们,命他们“未经传召,不得擅入”。

也正因此,康熙在病重时才将自己的命托付给隆科多。但这也给了隆科多帮胤禛的机会。

只是阿哥们还没到,康熙已经奄奄一息,趁着清醒,示意贴身太监拿铁盒钥匙给隆科多,隆科多会意后承诺必遵旨办事。

可没想到康熙刚一闭眼,隆科多趁没人便拿着铁盒到侍疾之处拿起朱笔改了遗诏。

之后等阿哥们到了,遗诏一宣读,胤禛就成了雍正,等十四阿哥胤禎从西边回京,雍正即位已成定局。

【九仙月】

所谓高处不胜寒,皇帝这种在封建时代,人人艳羡的身份地位,却是没朋友没家人的。

康熙一生65位后妃,35个儿子,20个女儿,却只能将侍疾这种事关乎性命的事交给小舅子。

相比较而言,那些虽然普通,但生病时有爱人、子女贴心照顾的人反倒更幸福。

从这个角度来说,平凡也是种福气。

那么,你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明建国伊始,便着手构建一系列的国家制度,监察弹劾制度亦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明初诸帝对官员的纠察极其...
原创 太... 朱标,至正十五年(1355年)出生,朱元璋称吴王,朱标即立为世子。洪武元年(1368年)十三岁的朱标...
原创 忽... 阿合马早期非常得忽必烈信任,大事小事都委托于他。后来他被朝中另一个大臣王著等人设计刺死后,忽必烈非常...
原创 南... 北朝后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加上南方的梁朝,三国对峙,历史从此进入了“后三国”时代。期间,北方的...
在幕起幕落间,与原著再相逢 文... 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一直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现象。文学作品作为剧目题材的有力补充,显示出舞台艺术对文学性...
原创 外... 关于我国的领土,在很多历史时期都是一个谜团。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元朝时期我国的领土面积横跨亚欧大陆,当...
原创 太... 韦后势力不容小觑,想要将其一举铲除,绝非易事,为了增加胜算的几率,李隆基很有必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
原创 刘...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后,将六国分别分封给自己的子嗣和宗亲。刘肥被封为齐王,建立齐国,封地七十三...
原创 原... 东汉帝国的刺史固然是一州的负责人,但法律规定的刺史权力很低,他只有向皇上检举不法的权力,不能对高官们...
原创 原...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这句话其中的“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时期,而“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