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胤禛拉着隆科多赏月,见四下无人,两人捡了块大石头坐下,隆科多突然冒了句,“继承人没变!”胤禛脸一沉,“我非争不可!”
胤禛,44岁继位成为雍正皇帝,在位13年。
那么,他是如何从皇四子成为雍正的?
这要从康熙的亲笔写的朱谕说起。
当时,康熙写了朱谕,锁在盒子里,搁在“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一旦自己发生不测,就由顾命大臣遵谕旨完成。
恰好这件事被内务大臣、孝懿皇后的胞弟(皇子们都叫他舅舅)隆科多知道了。
而隆科多在所有皇子中,独独看好四阿哥胤禛。
又恰好那天胤禛邀请隆科多到狮子园的“乐山书屋”赏月,说是书屋其实是两人商量要事的地方。
那天深夜,隆科多应约,两人走到僻静处,见四下无人,就拣了块光滑的大石头坐下。
刚坐下,隆科多就冒了句,继承人没变!
胤禛一听,脸色立马变了,情绪低落地问了句,要昭告天下了吗?
隆科多连忙否认,称康熙写了朱谕,虽然没看到,但却告诉了他,皇储是十四阿哥胤禎。
话音刚落,胤禛斩钉截铁地说了句,“我非争不可!”
隆科多还没反应过来,胤禛突然说,“只要舅舅肯帮我,我就能成!”
隆科多一脸惊讶问,“要怎么帮?”
原来,胤禛想让隆科多去帮他把朱谕偷出来看看,隆科多觉得太危险了。
胤禛只好退而求其次,让他找个机会看一下朱谕上是怎么写的,隆科多点头答应。
4天后,隆科多兴冲冲找到胤禛,假意喝茶,却蘸着茶汁将谕旨上的10个字,一字不落写下来,即传位十四阿哥胤禎。钦此。
胤禛看后,突然笑着说,“真是天助我也!”
隆科多还没反应过来,胤禛便同样蘸着茶汁写下“传位于四阿哥胤禎”,将“十”加一横,竖往上提钩成了“于”。
可胤禎又如何变成胤禛呢?
只见胤禛将“禎”的左边短横画出头,最下面加一划,“禎”瞬间变成“禛”。
隆科多激动地拍手直呼“妙!真妙!”
胤禛本想写一张假的,把真的调包,但风险太大,被隆科多拒绝了。
两人商量了一晚上决定,让隆科多有机会时改了朱谕,但隆科多始终认为机会渺茫,除非皇上驾崩时只有他一个人听吩咐。
之后没多久,康熙就因劳累病倒了,许是自觉年老体弱,时日无多,便命人将“正大光明”匾额后的铁盒拿下来放在枕头下。
恰好,侍疾的常常只有隆科多。
然而,隆科多却觉得胆量还不够,犹豫了十多天,想了无数遍之后终于下定决心成全胤禛。
当时康熙已是时醒时睡,御医请脉后说,就是一半天的事了。
隆科多当即派人分头召请阿哥们。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们会好奇,康熙那么多儿子为何却找小舅子隆科多侍疾。
那是因为,1699年,废太子曾窥探康熙行迹,意图谋逆,在那之后他便更防着儿子们,命他们“未经传召,不得擅入”。
也正因此,康熙在病重时才将自己的命托付给隆科多。但这也给了隆科多帮胤禛的机会。
只是阿哥们还没到,康熙已经奄奄一息,趁着清醒,示意贴身太监拿铁盒钥匙给隆科多,隆科多会意后承诺必遵旨办事。
可没想到康熙刚一闭眼,隆科多趁没人便拿着铁盒到侍疾之处拿起朱笔改了遗诏。
之后等阿哥们到了,遗诏一宣读,胤禛就成了雍正,等十四阿哥胤禎从西边回京,雍正即位已成定局。
【九仙月】
所谓高处不胜寒,皇帝这种在封建时代,人人艳羡的身份地位,却是没朋友没家人的。
康熙一生65位后妃,35个儿子,20个女儿,却只能将侍疾这种事关乎性命的事交给小舅子。
相比较而言,那些虽然普通,但生病时有爱人、子女贴心照顾的人反倒更幸福。
从这个角度来说,平凡也是种福气。
那么,你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