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想吃一碗片儿汤,遭内务府多次拒绝:需要开个专门的机构
创始人
2024-11-09 13:22:14
0

原标题:道光皇帝想吃一碗片儿汤,遭内务府多次拒绝:需要开个专门的机构

“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大清一共十二帝,末代宣统最悲伤”。一首打油诗,涵盖了自努尔哈赤建金后清朝296年,十二位皇帝在其中。

纵观整部清朝史,“康雍乾盛世”是清朝最为巅峰的时期。

然而,或许应了那句盛极必衰,清朝自乾隆后期,便已经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并一路颓势直至灭亡。

若说嘉庆继位时,尚有乾隆留下的财富最为支撑,可以维持一国体面,那么,自道光开始,清朝无疑是内忧不断,外患不绝。

因此,嘉庆在位时,尚可能享受为一国之主的荣光,道光却相较先人差距甚远。

纵使道光有心励精图治,却无奈积弊已久,终是无力回天。若论起节俭而言,其程度与雍正相比丝毫不逊色。

只可惜,一个人的节俭,终究改变不了一个朝的臣子欺上瞒下,贪污腐败。

道光年间,臣子对于朝堂的把控,已经到了道光想吃一碗面片汤,都是奢望的程度。

道光二三事

1782年9月16日,也就是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爱新觉罗·旻宁出生了。此时的嘉庆尚未继位得势,只是乾隆诸多皇子当中的普通存在。

不同于其父亲嘉庆,旻宁为嫡妻喜塔腊氏所生,因此,虽然旻宁是嘉庆的第二子,却是身份极为尊贵的嫡长子。

身为嫡长子,旻宁的生活自然较于寻常人家,好上不知多少倍,所受的教育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

尽管在后世,时常有人评论道光帝无能,但是旻宁幼时,却也不是个寻常的存在。乾隆五十六年八月,年仅十岁的旻宁随乾隆一同狩猎,期间顺利猎获野鹿一只。

骑射对于满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旻宁在狩猎中的出色表现,自然是博得了乾隆的欢心。于是,乾隆心下欢喜,直接下令赐了旻宁黄马褂和花翎。

熟悉清朝历史或是常看清朝题材影视剧的朋友们,对于黄马褂必然不陌生,在大众眼中,黄马褂是皇帝赏赐下来的无上荣光,其实,也无非就是一件笼络人心的工具罢了。

乾隆赏赐黄马褂和花翎于旻宁的行为,无疑是表明了对于旻宁的喜爱和认可。

正如当年弘历曾受康熙赏识一般,这种“隔代亲”的认可,为旻宁能够顺利上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此时的乾隆已经年迈,却依然迷恋皇权不愿退享清闲,各路皇子只能蛰伏,静待时机。直到为了表示达康熙的敬畏之情,乾隆才终于于乾隆六十年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旻宁之父嘉庆皇帝。

嘉庆继位的时候,旻宁只有十五岁,在古代却已经到了开堂、成家立业的年纪。

于是,嘉庆元年,旻宁与满洲镶黄旗布彦达赉之女钮祜禄氏大婚,宣告着道光正式“成人”。

只不过,这位钮祜禄氏却未能等到道光继位,在嘉庆十三年便红颜早逝,后因其为咸丰帝生母,被追封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离世后,道光便迎娶了佟佳氏为继福晋,而佟佳氏也顺利成为了皇后。

而佟佳氏依然不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人,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佟佳氏逝世,谥号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的离世,给了全贵妃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成了道光的第三位皇后。

成为皇后不过六年,全贵妃便骤然崩逝,成了道光第三位离世的皇后,谥号孝全成皇后。

至于刑部员外花良阿之女博尔济吉特氏,虽然生有皇子和硕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詝,又是咸丰帝的养母,生前却止步于皇贵妃。

逝后共经了同治、光绪、宣统三朝,才累加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扶圣成皇后。别看这谥号冗长,看起来荣耀万分,于日渐式微的晚清而言,却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同道光的皇后一样,道光的子嗣,似乎也一样坎坷。19个子嗣中,只有9名为皇子,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维是被盛怒下的道光踢至重伤,不治身亡的。或许,这也是道光最为亏欠的一个皇子了。

除去幼殇、早亡的皇子,最后只有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皇七子奕譞,四名皇子活过了五十岁。

而皇四子奕詝,虽然在后世看来不是继位的最佳人选,却成为了笑到最后,最终登上皇位的咸丰帝。

皇权式微,有心无力

若是将清政府比喻成家族式企业,道光显然是个不大幸运的继承人。

乾隆晚年弊政横生,却因为有前几代打下的坚实基础,而依然呈盛世之相。到了嘉庆,虽然皇权已显式微之相,却仍然能靠着前朝所留,在皇位上坐得安稳。

到了道光这里,虽然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却并没有半分万人之上该有的快乐,所有的隐患在道光这里集中爆发,道光心有余,却力不足。

改革漕运盐政,肃清两淮盐政弊端,道光继位便大刀阔斧地想要干出一番事业。道光八年五月,更是一举平定了回疆的张格尔。

这一天,道光亲临五门受俘,将张格尔处以极刑。道光十年,清军平定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回匪,道光此间风光无两,却也是他最后的高光时刻。

时间来到道光十一年,鸦片大肆横行,荼毒官员、百姓无数。为了遏制这一不正之风,道光颁布了官民购买并吸食鸦片的相关罪责,却并未起到实际性的作用。

鸦片已经摧残了太多人的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必将国之不国,道光将目光锁定在了“罪魁祸首”——英国的商船之上。

于是,一道指令下达,沿海各省份开始整饬水师,势必要将鸦片祸患斩草除根。

鸦片成了整个清政府的噩梦,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内忧外患缠身,一时间竟不胜烦扰。英国派人前来磋商贸易事务,风骨尚在,英国的“示好”被严词拒绝,恼羞成怒之下,英国的军舰向虎门射出了炮弹。

《防范洋人贸易章程》横空出世,两广操练水师、修建炮台,想要与外敌一战。理想总是丰满,现实却赤裸残忍,这一战,早已从内开始溃散的清军,怎么可能有赢的希望。

道光十九年农历四月,林则徐奉命虎门销烟,19187箱和2119袋,共计2376254斤鸦片,历时23天被销毁殆尽。期间,“林维喜事件”加剧了中英矛盾,中英贸易彻底终止,大战一触即发。

然而,禁烟事业高开低走,仍无力与英抗衡,屈辱自此开始。

销烟的英雄被论罪革职,小人琦善上位,私拟《穿鼻草约》,割让了香港,开放了广州,赔偿被销鸦片损失。而这一切,都在说明,皇权正在逐步被削弱,清政府也在逐步没落。

退让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侵略,道光无奈宣战,仍以失败告终,《广州和约》是没齿难忘的耻辱。

第一次鸦片战争非但没有捍卫主权与尊严,反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割地、赔款、五口通商,自此,神州大地沦为半殖民地,山河动荡,民不聊生,鸦片和炮火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青浦教案、葡萄牙非法宣布澳门为自由港,一桩桩一件件,一心想要励精图治,重振清政府的道光订在了耻辱柱之上。

有心无力,道光时刻被无力感所笼罩着,悲愤交加,道光的身体不可避免地衰败了下去。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1850年2月25日),道光带着不甘和遗憾,于圆明园慎德堂病逝,庙号“宣宗”。

许多人觉得道光配不上“宣宗”这样的庙号,却又想不出,谁上位会做得比道光好上一些。虽说道光是最后一个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事实上,道光甚至连吃什么,都无法随心所欲。

官吏的勾结腐败,这朝堂早已不是爱新觉罗家的一言堂。

吃不到的面片汤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身为一国帝王,衣服上却有补丁的,道光似乎是唯一一个。

更有趣的是,因为觉得补丁衣服的费用太贵,竟下令嫔妃们学做针线活,给自己补丁衣服。道光的节俭较之雍正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如此行为却并没有在朝堂之上,起到正面作用。

没有理想化的上行下效,朝堂之上尽是阿谀奉承之辈。别看官员们看起来一个赛一个的“节俭”,却都只是给道光一个人看的,道光这近乎自苦式的当皇帝,最终只是苦了自己罢了。

吏治腐败,官员勾结,朝堂之上忠臣屈指可数,偏就道光仍无所察觉。

道光想不通,为什么这国库银两会越省越少,他不知道的是,剩下的银两几乎大部分都流入了内务府的口袋。

作为掌管宫廷内务,负责皇宫采办事物之处,简直是一块冒着油光的肥肉。

单是靠着“中间商赚差价”,便足以富的肠满肚肥,因此,任何细微末节,这些蛀虫们都不会轻易放过。

《春冰室野乘》中记载了一桩轶事,讲的是道光皇帝想吃面片汤的故事。

这种如今寻常人家可以随便食用的,再普通不过的主食,在清朝也算不上有多么珍贵稀有。然而,就是这样一碗用料极少、制作过程简单的面片汤,道光却根本吃不到。

为了能够大肆敛财,内务府之人甚至不能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某种程度上而言,道光的确缺乏一些杀伐果断之气,因此,手底下的人搞起小动作来,向来无所顾忌。

想要吃一碗面片汤?那就在御膳房开设一个专门的机构吧!这便是内务府在第二天,给道光呈上的奏折的内容。且不说内容多么可笑,单是如此拖沓的办事效率,便足以见得道光的威信有多么之低。

旁人都知道这个中缘由,只有道光一人,未曾察觉有何不妥。当然,作为一名勤俭的皇帝,怎么可能因为一时口腹之欲,就行如此劳民伤财之事呢?于是,道光没有批准为面片汤专门开设机构的奏折,只说前门外的一家饭馆就有面片汤卖,差人去买一碗便是了。

道光的一退再退,换来的却是内务府的得寸进尺。

没多久,内务府再次呈上奏折,声称那家饭馆已经倒闭了,这面片汤无论如何是买不到的,想吃面片汤只能开设专门的机构。

一碗再普通不过的面片汤,道光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吃到。做皇帝做到了如此地步,实在是令人咂舌。

当然,内务府之所以再三推辞请建专门做面片汤的机构,除去那丰厚的油水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不想承担责任。

尽管道光并不是一个十分威严的皇帝,但是“伴君如伴虎”却是古来有之。

道光一时兴起想吃面片汤,这面片汤买来或是做成,一旦口味不合适,或是出现其他问题,很有可能导致相关人员被追责,没有人想要为一碗毫无油水的面片汤担责。

想来皇宫大内御膳房中,哪名御厨不是当时厨师中的佼佼者,怎么就连个面片汤也不会做呢?不过是看准了因此冒犯道光,并不会惹上杀身之祸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有人评价:道光或许是个好人,却不是一个好皇帝的原因。

只是一碗面片汤的事情,道光都无法达成心愿,又和谈之后的种种雄心壮志呢?道光继位时已近不惑之年,按说早该见过了太多勾心斗角、灰色地带,然而,事实上,道光却未能洞悉世事。

等到发现弊端之时,朝堂早已贪腐横行,外患更是不断。从根上开始腐坏的吏治,常年疏于操练的军队,愈发空虚的国库,没有一样能够支持道光,将清政府这将倾的大厦重新稳定加固。

由小见大,吃不到面片汤的道光,虽有雄心,却无力亦无能。

然而,这并不是道光自己的问题,而是他在接手“家族企业”时,便是接手了一个补无可补的“烂摊子”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关于夏朝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夏朝确实是存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因为史书...
原创 邓... #优质作者榜# 1977年,邓公复出主持工作,之后他接连和几位老部下见了面,其中也包括陈锡联,然而,...
原创 1...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向蒋介石发起反攻。 无奈阎锡山援军不及时,且蒋介...
原创 刘...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只有一个原因? 只有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后方的职位和能力无人可以取代。刘备...
原创 黄... 黄克诚这样评价彭德怀: “性格刚强,遇事不能容忍,不大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原创 洪... 国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谓承畴实成之,诬矣。承畴再出经略,江南、湖广以逮滇、黔,皆所勘定;...
原创 详... 说起蒋介石的侍从室,大体会有这样几个印象:神秘、权力大、军机要枢。 这些描述都没有错,但如果只看字面...
原创 长... 这部书的第一章名为“突出重围”。 书中出现的第一个时间是“1934年10月7日上午9时”;第一个人物...
原创 粟... 1989年,中央军委评选出来了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粟裕便是其中一位。他从20岁加入共产党之后,...
原创 唐... 作者:青灯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并且有了一个独特景象,那就是皇帝不立皇后。 后期这些皇帝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