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治皇帝为何仅活了19岁?得知他的生活习惯,只能说让人无法同情
创始人
2025-06-29 15:02:14
0

晋代陶渊明曾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起去田里除草,夜晚在月亮的陪伴下扛着锄头回家,悠然闲适的生活影响了后代无数的田园诗人,也让无数人向往憧憬着田园生活。然而人与人毕竟是不同的个体,有人喜欢田园的怡然自得,也有人喜欢城市的繁华放纵。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王朝你方唱罢我登场。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过康雍乾的繁华盛世,在此期间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疆域辽阔。但是盛极而衰,清朝末年,朝廷的统治力量开始走向衰弱,加之西方列强的入侵,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清朝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是咸丰,在他死后,年幼的同治登基,而这也让慈禧太后将清朝的大权握在手中。

同治和光绪在登基之时都尚且年幼,无法处理好国事,因此,慈禧作为太后便名正言顺开始了辅政。慈禧把控朝政,亲信众多,就算同治和光绪成年想要亲政,没有实权也根本无法反抗手握大权的太后。而皇帝没有实权,这为清朝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根。

同治作为皇帝,衣食住行都是最好的生活条件,更不用说还有太医院,在寿命普遍偏短的古代,活到五十多岁应该很是简单,康熙就活了六十八岁,但是同样的条件,同治却在十九岁早早而逝。

为何同治青年早逝?

过于依赖慈禧

咸丰死后,年幼的独子同治登基为帝。因为皇帝年纪尚小,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便垂帘听政,但是慈禧尝到了权力的乐趣,拥有着极大权力的她,野心开始膨胀,想要效仿唐朝的武则天,因此并不想要长大后的同治亲自主持朝政。

同治是慈禧的亲生儿子,孩子对于母亲有一种天生的亲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很是依赖慈禧,但是对于慈禧来说,同治于她不过是为了掌权的工具罢了。

同治从小并没有按照一位皇帝的标准来培养,因此在处理国事方面他几乎可以说是难以胜任,而这些政事自然就交给了慈禧来处理。就这样,同治乐于寻欢作乐,而慈禧也乐于自己能够更多地掌控国家。

于是在慈禧的纵容之下,同治向着一位好皇帝越走越远。

纵情声色享乐

年轻人有无穷的精力,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的,没有慈禧的管束,贪图享乐的同治很快便和恭亲王长子载澄混到了一起。载澄此人,虽说能文能武,但贪恋美色,年轻的同治时常被带去烟花柳巷之地寻欢作乐。

年轻的皇帝沉迷其中一发不可收拾,身边的人无人敢管,因此,同治得以纵情享乐,但是烟花之地毕竟不是什么干净的地方,长久下来,同治的身体于是大不如前。

对于同治的死因,除了史料档案记载的天花,在一些私人著述中,还有其他的说法,有的说死于梅毒,有的说死于疥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能看出来,同治确实有过一段放浪的生活。

纵情声色,便是再好的身体也难以为继,这样看来,同治只活到十九岁可以说他是自作自受。

想要成为一个有为的皇帝,除了自身的原因,得到正确的教育也很重要。汉武帝刘彻七岁被立为太子,但他聪明好学;康熙八岁登基,但他有孝庄的扶持;同治年少贪图享乐,又有慈禧把控大权,只能说他的早逝早已注定。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家长加以良好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走上成才之路。如果同治不是遇上了慈禧这个母亲,他会不会有自己另一番人生呢?

资料来源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上... 最近上映的电影《封神榜》引发了观众们的热议,其中妖女苏妲己再次成为了热门话题。由于苏妲己本体实际上是...
原创 中... 1962年的时候,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司令费尔特,居然亲自跑到台湾去见蒋介石,这事儿可不多见。他这次去啊...
原创 晚... “昏君是封建王朝最大的毒瘤!”如果一个国家不幸拥有了这样一个“昏君”,那么这个毒瘤的“昏庸细胞”就会...
原创 大... 清朝自1636年建立,直到1912年宣告结束,历时276年,共有12位皇帝坐镇。在这两个多世纪的漫长...
原创 中...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无法持久的困境。大部分朝代的寿命都未能超...
要动武了?F-35就位,中国石... 2025年9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调集重兵,令10架F-35战斗机前往波多黎各,显示出美军对委内瑞拉...
A股险守3800点!成交额缩量...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9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回落。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0.51%,报收3807....
唐朝诗人的读书生活:喜欢在山林... 在唐代,学子们入仕以前,一般都过着艰苦的读书生活。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
原创 司... 对于这一看似极端对比的现象,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仿佛我们在讨论一种“好人战胜坏人”的反传统情节,这...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拥有假节钺的将领代表皇帝出征,意味着这些将领在战时能够自由决策,无需事事请示。拥有假节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