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五年,在陕西省西安市的土门村附近发现一座古代墓葬,经过专家发掘鉴定之后,认为这是一座唐代官员墓,而且是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员在墓室中发现了两块墓志铭,其中一块墓志铭因为时间久远,字迹已经模糊空缺,难以辨识,而另一块墓志铭相对保存较好,但是却是用的外文记载的。经过专家翻译内容得知,这座墓葬建于唐咸通十五年,是大唐左神策军散兵马使苏谅与其妻子马氏的合葬墓。
值得一提的是,这块长三十九点五厘米、宽三十五点五厘米的墓志铭,书写时使用了两种文字。除了写在墓志铭下方的汉文,另一种写在上方的文字,经古文专家辨识,认为是一种古波斯文字:巴列维文(婆罗钵文)。
由此,专家推断这座墓葬还是一个来自外域的少数人群墓葬。
时值唐太宗时期,阿拉伯帝国崛起,原本的中东霸主波斯帝国萨珊王朝也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入侵,因此萨珊王朝末主向强大的唐朝求援,特意派遣波斯王子卑路斯前往,前后三次求援。但对于唐帝国而言,波斯地区距离太过于遥远,沿途地区多为荒凉地域,补给难以支撑中原大军行军,所以最终也没有出兵援助波斯帝国。后来到了唐高宗年间,前来唐朝求援的王子卑路斯眼见故土被阿拉伯人悉数占领,而大唐又不愿出兵助其复国,索性留在唐朝入朝为官,从此归顺唐朝。据史料记载,苏谅和其妻子马氏正是当时留在长安的萨珊王朝王室贵族的后裔。
专家在对汉文和巴列维文的墓志铭翻译研究后,发现两段文字稍有出入。而这出入导致墓主二人的身份难以确定!汉文里记载马氏是苏谅的妻子,而巴列维文段却记载马氏是苏谅的女儿,这一出入导致专家一开始以为是自己错译了铭文。但随后另一个波斯历史专家则表示铭文和翻译应该都没错。专家解释道,按照当时的波斯习俗,苏谅极有可能娶了他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古波斯的“祆(xiān)教圣婚”。苏谅马氏应该都是坚持传统的人,都是祆(xiān)教教徒,他们的汉语名字也是由波斯语音译过来的。或许碍于汉人历来反对近亲结婚,墓志铭的汉文部分并没有直接写明,而是只注明了二者是夫妻关系而已,对于父女关系则只字不提。
祆教大约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因为崇拜光明神和其象征圣火,也被称为拜火教,公元三世纪时被萨珊王朝定为国教,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圣婚也是祆教的内容之一,认为血缘越近的婚姻越神圣。中国史书《北史》中也曾有这样的记载:(波斯)多以姊妹为妻妾,自余婚合。而唐朝的政策比较宽容,此后虽有打压,但祆教仍然有较广泛地传播,唐朝还设有专门机构人员对各种宗教进行管理,当时的长安、洛阳等地都建有拜火教神庙。而这块墓志铭正是祅教在中国传播的又一实物证明,因此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其包容程度从这里也可见一斑。不仅容纳了外国皇室在朝为官,甚至民间的宗教、文化等也是百花齐放,包容万象。像这种在中国听起来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能存在于贵族之间,可见在民间更是还有其他难以想象和不为人知的文化!期待考古学家更进一步的探索,为我们揭开古老王朝的真实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