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周作人,大家都知道他是鲁迅先生的二弟,和鲁迅先生因家务事闹翻断交了,后来在汪伪政权做事,因汉奸罪被捕,但是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却鲜为人知,周作人本是大文豪,在民国时的名气并不比鲁迅差。
周作人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他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他还是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周作人出生于1885年1月1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很多文人都称他为“知堂”。
周作人是浙江绍兴人,他家兄弟三人,鲁迅(周树人)是老大,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
不但在文学界有一席之地,周作人还是教育家。周作人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
在新文化运动中,周作人是《新青年》的重要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
“五四运动”之后,周作人与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和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他还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大家都对鲁迅先生写的三昧书屋很熟悉吧,周作人幼年也在家乡的私塾书屋(三味书屋)里接受传统的汉学教育。
周作人曾在北京大学附属国史编纂处做编纂,半年后,他又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文学院)教授,担任希腊罗马文学史、欧洲文学史、近代散文、佛教文学等课程,并创办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出任首任系主任。
同鲁迅先生一样,周作人还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他曾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并与钱玄同、胡适等5位北大教员兼国语会会员在会上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经大会通过后颁行全国。
1922年,周作人与钱玄同胡适等会员任国语统一筹备会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
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周作人支持爱国学生,与鲁迅、钱玄同等人连署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并担任女师大校务维持会会员。
很不幸,周作人的家累很重,在抗战前夕他做了一个错误选择。
周作人的家累有多重?他娶了一个日本女人羽太信子当妻子,信子生了三个孩子。信子的妹妹芳子来到中国照顾生育的信子,结果和周作人的三弟周建人发生恋爱,结婚生子。芳子生了四个孩子(有一个在一岁时夭折了)。
老三周建人开始是没工作不养家,后来周作人托胡适给周建人找了一份在上海的工作,周建人到上海工作后和一个女学生王蕴和同居生子,有一年回家给老母亲祝寿时,周建人带着情人王蕴如,结果和芳子以及孩子发生冲突,周建人一怒之下,和芳子以及芳子的孩子断绝关系,从此芳子和她的孩子更归周作人养了。
算起来,周作人养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一共四人、三弟媳芳子(还是小姨子)和她的孩子一共四人,还有周作人的老母亲和老媳妇朱安两人需要寄钱,周作人一个人要养活十个没有经济来源的人,而且家里还要雇佣人。这个家累重不重?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撤离北平,周作人没有同行,成为四名“留平教授”之一,受校长的委托看守校产。(平是指“北平”)
胡适先生劝周作人离开北平到后方去避避风头,周作人以家累重拒绝了。
1939年元旦,一个自称是他的学生并自称姓李的客人求见周作人,没想到这位李同学突然开枪将周作人击倒,周作人子弹射中铜扣而受轻伤,而李同学逃逸后未被捉获。
这时周作人当时有出任汪伪政权的任何行政职务,他只是被文化基金编译委员会委托,在家里翻译英文和古希腊文稿件,后来文化基金编译委员会辗转搬到香港。
这个姓李的客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为什么刺杀周作人,谁都不知道。反正他是吓到周作人了,也为日本宪兵进驻周作人家提供了借口。
周作人遇刺后,日本宪兵进驻周作人家,这是为了保护他,而是为了威胁他?反正家里住着日本兵,总会让人感到胆战心惊。
在受了枪击案的惊吓后,周作人在1939年1月接受汪伪政权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聘书,3月,他应聘兼任北京大学“文学院筹办员”,兼任文学院院长。
1940年12月,汪伪政权任命周作人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并指定他为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1941年元旦,周作人正式上任。
1941年10月,周作人兼任东亚文化协议会会长。
1943年6月,周作人兼任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副理事长。
1944年5月,周作人兼兼任《华北新报》经理和报道协会理事、中日文化协会理事。
(注意,是兼任。)
1945年12月,抗战结束后,周作人在北平以汉奸罪名逮捕,监禁于老虎桥监狱,周作人的朋友和学生纷纷为他求情,俞平伯还给胡适写了封长信,请求胡适为周作人说情。
周作人并不承认他当汉奸,他说他是受北大校长蒋梦麟的请求下,保存学校。后来蒋梦麟也证实确有此事。
1946年,周作人被判14年有期徒刑,1947年,他被改判10年有期徒刑。
周作人被特赦,在1949年1月26日被放出监狱,到学生在上海的家暂住。
胡适先生从上海要到美国前,曾托朋友劝说周作人离开中国,周作人反托朋友劝说胡适不要离开中国。
从这一点看,周作人真是没有胡适聪明。
1949年8月,周作人从上海回到北平定居,搬回北京八道湾的老房子,翻译和写作,用稿费维持一家的生计。
从1952年8月起,周作人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制外特约译者,每月预支稿费200元人民币,按月交稿。
反右运动中,周作人倒霉了,他和在北京图书馆工作的儿子周丰一被划为右派,停发工资。
1966年6月,周作人就更倒霉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不再给周作人任何预付稿费。
1966年8月,已经八十多岁的周作人被红卫兵查封了家,并受到皮带、棍子抽打。
1967年5月,周作人“突然发病”离世,享年82岁。
而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在1962年4月8日病逝,信子的妹妹芳子在1964年病逝,她们都是日本人,幸亏早已亡故,要不然周作人的处境更加艰难。
这就是周作人的一生经历,他在文学界的确是大师,在教育界是名教授,至于他出任汪伪政权的职务,那和他的文学成就是另一回事。而他出任汪伪政权的职务,只是在教育界做事,没有做杀害中国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