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有“兵仙”之称,可以说只要他手里有兵,打败几个刘邦,又或者是推翻大汉王朝,还是不成问题的。这一点刘邦也是知道的。
同样这也就是,刘邦为什么要把韩信这个楚王,贬为淮阴侯的原因。
在汉朝的时候,尤其是汉朝的初年,王爵是有资格豢养军队的。
他们一旦不如意,就可以起兵,甚至是直接和中央对抗,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但是,侯爵就不一样了。
侯爵是没有养兵的权力的,有的也仅仅是一些家奴而已。
况且刘邦把韩信贬为淮阴侯之后,还把他给安排到了都城长安。刘邦的这个意思,其实就是如同把韩信给软禁了起来。
毕竟韩信是生活在刘邦的眼皮底下,他的一举一动,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让刘邦得知。
韩信因为没有兵权了,即使想反的话,单枪匹马,对刘邦也造不成威胁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刘邦手段的高名呀。
韩信之所以失败,就失败在了自己不懂政治上,因为他决得自己为刘邦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可以说大汉三分之二的国土,都是他韩信打下来的。
刘邦当了皇帝,怎么可能会处置他呢?
就是因为韩信的想不到,所以,他在能叛变和有叛变刘邦的条件下,依然没有选择叛。
可是韩信的想法始终是韩信的,刘邦才不会这样想。
对于刘邦来说,只要能对他造成威胁的人,必须就得死。尤其是这些头上长有反骨的武将们。
韩信、彭越、英布.......你看那一个不是战功赫赫呀。
但是,最后都是难逃一死的结局。
所以说韩信手里有兵,刘邦是肯定打不过韩信的。但是,韩信手下没兵了。刘邦处置他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般容易。
当然,韩信的死和刘邦没有直接关系。
因为韩信是被萧何给骗到了宫里,然后由吕后处死的。
这也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的来源之处。
但是,要说韩信的死和刘邦一点关系也没有,那应该也不对。毕竟韩信为国家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吕后一个女流之辈,她怎么可能在没有刘邦的授意之下,说把韩信杀了就给杀了呢?
还有,在后面刘邦得到韩信死的消息,也可以看出来,刘邦是希望韩信死的。
当吕后告诉刘邦把韩信给杀了的时候,刘邦的表现竟然是“且喜且怜之”。
你看刘邦先是高兴,然后又为韩信的死感到可惜,毕竟这样的一个英雄,到头来竟然死在了女人的手中,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