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奋六世之余烈,到嬴政之后,经过十余年的对外战争,终于统一六国,把中国重新推入了大一统时期,而他自己也号称始皇帝,并且自他之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么一个强盛的王朝,在他死后不久就二世而终。
那么秦朝究竟是因何而亡呢?是亡于暴政还是其它方面的原因?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历代史学家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即亡于暴政。
但是关于秦朝亡于暴政,我不禁有个疑问,暴政一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用简单的暴政二字,就归纳出秦灭的原因,合适吗?暴政的总结不觉太抽象化吗?什么是暴政?就是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对他们无情的荼毒以及毫无理由的杀害。
这种现象在秦始皇时期根本不存在,终他一世,没有杀害过一个功臣,即使到了秦二世胡亥,也只是对帝国上层进行了清洗,并没有把屠刀挥向底层,所以秦亡于暴政这个说法有点笼统,真实的原因应该是求治太过,善后无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在秦之前也只是周朝的分封制,这跟秦朝的郡县制是有本质区别的,一切都是新的,谁也没有经验,全都得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时候,帝国上层的领导不知道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站在后来者的高度,我们当然知道大战过后,天下急需的是休养生息,多方利益的协调,六国贵族和百姓的招抚,但是当时的他们没有这个意识啊!
于是,秦始皇就急不可待的进入了帝国的建设事业当中,筑长城、修道路、取消分封、进行集权管制,他只是一味的追求快,一味的想要以一己之力拉动庞大帝国的高效运转,建设虽然搞上去了,民力却也被他耗尽了。
老百姓渴望的安家乐业没有了,各种矛盾急剧上升,就像一根被压弯的弹簧,随时都有弹射的可能,而且这种弹射来的有多晚,爆发力就会有多强,终于,一句天下苦秦久矣,唤醒了百姓心中想要反抗的冲动,于是轰轰烈烈的倒秦运动就此展开。
如果秦始皇当时能够意识到帝国的危机,脑海中有这个可能会爆发一场来自最底层的剧烈运动的概念,那么他就会及时收手,由武治及时的转入文治,那么历史将会是另一番现象。
大搞帝国建设属于求治太过,没有经验、没有意识属于善后无方,所谓圣王之道一张一弛的道理,秦始皇没有弄明白,秦二世更是稀里糊涂,随后的国策较之他老爸更是过犹不及,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也就就此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