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作为宋朝名气最大的皇帝,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高?
创始人
2025-06-24 12:02:36
0

对于宋朝的皇帝而言,赵匡胤和赵光义算是名气最大的两位,而且两个人对于宋朝的统一以及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宋朝的文人治国以及重文轻武的政策,都与这两个兄弟分不开关系,那么在宋朝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两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以及宋太宗赵光义,到底谁的能力更加强呢?

可以说要比较两个人的治国才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点,军事能力以及开疆拓土能力。

宋朝的建立离不开赵匡胤的功劳,甚至赵匡胤在位时期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而宋太宗赵光义则消灭了五代十国时期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北汉,可以说在宋朝的统一进程中两个人都是出了大力气的,赵匡胤这个人先是通过“黄袍加身”算是和平接过皇权,然后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通过慕容延钊灭荆南、湖南,曹彬、王全斌等人灭掉后蜀,潘美灭掉南汉,以及曹彬、潘美灭掉南唐,这些都离不开赵匡胤的谋划,除了北汉之外,基本上完成了对全国大部的统一,而且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进行了军制改革,先是解除了禁军将领兵权,外派到地方担任节度使,同时将禁军军权一分为三,设置枢密院,这样禁军的军权有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负责,禁军只有统兵权,却没有调兵权,而枢密院只有调兵权却没有统兵权,这样就形成了军事上的制衡。

而宋太宗赵光义在军事上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彻底消灭了北汉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不过宋太宗两次北伐契丹全部失败,使得宋太宗的施政转向内部,而在军队建设方面,宋太宗也有改进,比如为了更好的控制武将,宋太宗实行“将从中御”的政策,也就是武将出征前将应对谋略、攻守计划或者阵图等授予武将,也就是说武将们不需要自我发挥,也不需要根据前线具体的情况作出军事部署,只要按照皇帝授予的方略排兵布阵就可以了,不用说也知道这项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武将没有了临场决断权,想要取胜难度可想而知。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宋太祖虽然限制武将的地位和权力,但是对于武将统兵作战没有限制,这样才会取得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的胜利,单纯从军事能力上看,赵匡胤不愧是武将出身,赵匡胤军事能力绝对远超赵光义。

第二点,政治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方面,宋太祖赵匡胤为了进行中央集权,分别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削弱宰相的权力,同时设置御史台进行监察,而在地方上派遣文官担任知州,并且设置通判制衡知州的权力,在地方上设置转运使,将地方上的税收大部分运往中央,这样就断了节度使的财权;同时宋太祖赵匡胤根据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现实,制定“重文轻武”的政策,这是宋朝的既定国策;在科举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实行锁院制防止考官泄露考题,弥封制是后世考试密封试卷制度的起源,誊录制度更加体现了公平原则,以及通过别试专门针对考官子弟特设考场的制度。

而宋太宗在政治制度建设上也有一些建树,主要是扩大科举取士的规模,这样就扩大了文官的数量,同时编撰大型类书,以及设置考课院和审官院这类机构,加强对官员的考察和选拔,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了文官政治,从两个人在政治制度上的建设去看,两个人都有很大的改革,不过宋太宗有些矫枉过正,推行文官政治,这一点宋太祖时期虽然重文轻武,但是武将的地位没有被限制得如此严重,这样才能够发挥文武共治的局面,从这一点去看,宋太祖的能力更强。

第三点,经济领域。

宋太祖赵匡胤时期,主要加强对黄河的治理,修建堤坝并且种植大量树木,使得黄河水患在赵匡胤在位时期没有造成严重灾害,同时加强对运河、汴河等河流的修整,这些对于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宋太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大力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两个人在发展农业方面的能力相差无几,在这个领域很难比较高低。

第四点,在文化宗教方面。

宋太祖时期,非常重视图书建设,收集地方有价值的图书充实官府藏书,以及组织编撰《唐会要》、《周世宗实录》和《五代会要》,编撰《刑统》,成为世界上首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宋太宗时期,组织编撰《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诗歌的发展,离不开宋太宗的功劳,同时大量修建佛寺,赞助佛经翻译事业,特意在京城设置译经院,在这个方面两个人也不好比较高低,赵匡胤编撰史书以及律法,而宋太宗编撰类书,对于文化事业都是极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从一个政权的制度建设、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赵匡胤在政治制度建设和军事领域绝对远超赵光义,而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两个人也不分上下,综合比较无疑是赵匡胤能力更强,而这也是评价一个皇帝功绩的最重要的标准,也就是所谓的“文治武功”了,所以治国才能赵匡胤能力更强,而这也是后世对于赵匡胤评价更高的原因所在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史... 史上最神秘的一个朝代,存在1600年,世界却不承认它的存在 根据现在教科书上的历史内容,我国古代的第...
她是溥仪亲妹妹,活到2004年... 2004年8月9日,溥仪的亲妹妹、末代皇族爱新觉罗·韫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吐露了一句话:“我的家族,是...
原创 李... 在华夏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各个朝代、各代的辉煌鼎盛时期,都离不开圣主明君的带领。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
原创 历... 上回讲到,公元前361年,魏国相国公孙痤病逝,本来毫无悬念的相国继任者公孙鞅,却最终没有得到魏惠王的...
原创 三... 在古代,一个诺大的县城,只需要三五个人就能够全部治理妥当。而现在想要管理好一个县城,难度似乎变得更大...
原创 汉... 自西晋八王之乱后,实力大损,匈奴,鲜卑,羌,氐,羯入住中原,形成多个非汉族小国,自公元304年成汉和...
原创 老... 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写道“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画语篇:与画家邱汉桥《世纪魂》... 这是国画大师邱汉桥1994年创作的巨幅国画精品,曾获得全国第八届美术大展最高奖,这是全国国画大家们最...
原创 东... 东北在中国近代的地位比较特殊,最早被日军占领,在东北一直有一只抗日武装,在抵抗着日军,他就是东北抗日...
原创 抗... 作者:吴子胜 看明史尤其天崇两朝,深为“信而见疑,忠而见谤”而感到痛心。被后世颂为“东江千古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