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对人们来说一般没有吸引力,尤其是对朱元璋来说。朱元璋从草根阶层登基称帝。他一共有26个儿子,但能够竞争太子之位的只有四个,因为其他儿子都太小了。
作为大哥,朱标到底有怎样的本事,能让焦躁不安的朱棣毫无怨言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朱标。
秦始皇曾梦想,经过千代子孙,天下仍掌握在嬴氏手中。朱元璋也是如此。他登基称帝后,立即开始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庆幸的是,朱元璋毫不犹豫地确定了接班人就是朱标。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的母亲是朱元璋最宠爱的第一任妻子马皇后。也就是说,朱标是嫡子与长子合二为一。这个位置对于朱标成为皇位继承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是一条古老的法律。
为了避免权力传承过程中的过度竞争,古人一直选择忽视立贤人的做法,转而将立嫡系作为一种简单而明确的传承规则。所以,朱标能成为太子,是因为他在长幼顺序上有天然的优势。地位。
众所周知,朱元璋和马皇后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孩子。为此,朱元璋还收养了很多养子。这些养子成为朱元璋战场上的得力助手,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深受朱元璋的宠爱。首先,朱元璋非常喜爱马皇后。如果朱元璋在战争年代忙于东西征战,一直宠爱马皇后,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他当了皇帝之后,依然宠爱马皇后。他从未离开过马皇后,可以说是皇帝界的爱情典范。
因为马皇后的去世给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苦,他自然而然地将这份爱倾注在了儿子朱标身上。如果说良好的出身是朱标的先天优势,那么朱标的后天表现就更加无可挑剔了。
作为长子,他一定经历过父亲决心创业的过程。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他在战争中出生,在战争中长大。朱标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朱元璋也很早就培养了朱标,并且非常信任他。历史记载显示,洪武十年,朱元璋发布一道命令,大致意思是朝中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先报朱标处置,然后再将结果报给自己。
从朱元璋的遗嘱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对于太子朱标之位是高度宠信的,直接将国事交给了太子。可想而知,朱标只是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出身和朱元璋的宠信。谁敢觊觎朱标的地位?对于太子之位,就连朱棣也不敢有任何不妥的想法。
更何况,朱标所受的宠幸远不止于此。朱元璋虽然出身草根,但他深知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否则他也不会最终获得统治天下的权力。
朱元璋一直非常重视朱标对教育的投入。事实上,不仅是朱标,朱元璋的养子们也非常关心学业。比如名满天下的沐英,一开始只是个乞丐。他怎么能成为西南镇守呢?总而言之,其中学习和成长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朱元璋能够调动的教育资源如此之多,可以说是随意选择的。朱元璋为朱标选的老师几乎都是明朝开国将领,如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等。
在如此强大的师资队伍的言传身教下,朱标自然受到了耳目所及的影响。明初,一位英俊的绅士开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朱元璋为朱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史书记载“至日,群臣听斩各部事务,以行国事”。
朱元璋为朱标配备一支超级师资队伍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朱标树立自己的亲信。历史经验告诉朱元璋,太子即位后,必须有自己强大的权力作为支撑,才能稳定朝局,完成皇权的顺利过渡。
另外,王子其实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因为王位的巨大诱惑,会导致其他王子时刻觊觎王位。所以,太子最需要的是治理和耐心,而皇帝不可能察觉到他的不耐烦。登基的情绪,也应该防止其他兄弟暗中伤害他们的太子地位。
历史上有很多王子更替的例子。秦昭襄王甚至将太子煮死。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子事件,就是太子之位烫手山芋的一个典型例子。
朱元璋想尽办法为儿子铺路、架桥。再加上朱标确实有一种罕见的“大哥风范”,所以他在朝堂内外的威望都非常高。
朱标所享受的待遇如果放在别人身上,恐怕就会变成花花公子或者养尊处优的王子了。但这些不好的品质,在朱标身上都不存在。相反,他有一个善良的大哥形象。
明朝采取封邑为藩的政策。当时,秦王诸襄在封地内嚣张跋扈。他被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准备严惩朱湘。要知道,皇帝的雷霆震怒是非常严重的。结果,就在朱枫瑟瑟发抖的时候,站出来为弟弟求情的却是朱标。也正是因为如此,朱芳才能在第二年回到封地,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朱标的另一个弟弟被大臣告发谋反。这是需要斩首的犯罪吗?正是朱标跪在朱元璋面前痛哭求饶,才得以平息怒火。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仅仅在兄弟之间。对于开国将领及其子孙来说也是如此。
作为太子,朱标能够在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兄弟姐妹求情。这是朱标建立自己权力的绝佳机会。正是这种真实的表达,让周围的人都对太子朱标产生了感激之情。
试想,朱标这样的皇子,怎么可能给别人机会呢?其他皇子怎么敢这么轻易的撬动皇位?
让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朱标竟然比他还早死。他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与无限悲痛,明朝的皇权也经历了代代相传的神奇现象。
朱元璋死后仅仅几年,指定的继承人就永远消失了。明成祖朱棣继承了明朝的统治。如果朱标还活着,朱棣想也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