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看一组珍贵的老照片,这些照片记录的是民国时期的小学毕业证书。在我们欣赏这些老照片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的小学生是怎样上学的。 有一位1934年4月出生的老先生,在他的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里,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当时上学的情景。老先生七岁时开始上学,学校设在村里的章氏宗祠里。上学的第一天,爸爸带着他拜了孔子像,拜完后才送他去上学。
那时候的学校有一个大礼堂,礼堂正中悬挂着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两旁是两副对联。上联写道:革命尚未成功,下联:同志仍须努力,横批:天下为公。礼堂的墙壁上还贴着一些古代名人的画像,如岳飞、韩世忠、班超、文天祥、郑成功、史可法等,算是一种道德教育的形式。 每周一,所有学生都会集中在大礼堂里,向孙中山像鞠三躬,然后唱起三民主义,吾党所宗……这首歌,也就是当时的国歌。每周上六天课,只有星期天休息。每到星期六下午放学前,学生们还会集中在大礼堂唱一首周末歌,歌词是:时光老人跑得真快,又是一周过去了……唱完这首歌,大家才放学回家。 那时候的课程非常简单,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老师上课的方式也很直接,一篇课文,第一天由老师示范朗读,并教学生读生僻字。第二天,老师会讲解课文的意思,并要求每个同学背诵课文,理解词义。第三天,老师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抽查同学背诵或解释课文。如果有同学背不出来或解释不清楚,就会受到批评或责罚。责罚的方式通常是用戒尺打手心,或者罚站。 除了课文,学生们还需要练习写字。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的15分钟是练字时间。那时大家都用毛笔写字,写字前要先磨墨。磨好墨后,学生们会用毛笔蘸墨水,照着红色描红的字帖进行书写。老师会检查作业,对于写得好的字,用红色水笔圈起来,表示表扬。 通过这些回忆,虽然当时的课程比较简单,但其他方面的学习方式和现在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教育的核心理念,依然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基础能力。 接下来,我们可以一同欣赏这些民国时期的小学毕业证书吧! 这是民国吴县教育史料中的私立苏童小学的毕业证明书。不得不说,证书上的字写得真漂亮。 这是民国吴县教育史料中的私立振声初级中学的转学证书。看看这字,真是字迹工整漂亮,现在的老师写的字就没有这么好看了。 这是民国吴县教育史料中的吴县中市中心小学的毕业证明书。 这是民国县立大华小学校的毕业证书。这是民国吴县县立第一中学的转学证书。 这是民国吴县县立中学的转学证书。 **笔者感言**:这位老先生长大后成为了一名教师,在温岭新河中学教书。至今我们不确定他是否还健在,但我们衷心祝愿他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