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否会打第一枪,以及我们是否应该打第一枪,这两个问题其实是相互关联的,答案是相同的。
日本当然会打第一枪,实际上,它早已经在很多方面打过了。作为一个海岛国家,日本经历了许多自然灾害,地震几乎是家常便饭。日本民族的性格也因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要么今天死,要么明天死,既然最终都得死,那不如像樱花一样,活得炫丽、迅速、毫无遗憾。日本有一幅名画《神奈川冲浪里》,描绘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差点把渔船掀翻,这幅画象征了日本人民勇于冒险、不怕死亡的民族性格。因此,尽管在实力上可能无法与对方抗衡,日本依然敢于以小博大、铤而走险。 回顾历史,早在1874年,日本就占领了琉球和台湾。1894年,为了不惹怒英国,日本突然袭击了英国的高升号船,爆发了甲午战争。虽然在甲午战争中日本败北,但清朝被迫赔款,日本拿到了数亿元赔偿,短短几年间,成为了暴发户。得到了这一甜头后,1904年日本再次偷袭了旅顺港的俄军,导致了1907年国际法的修订,明确要求必须宣战才能开战。尽管如此,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和1941年12月7日等历史节点,每一次日本都悄无声息地打了第一枪。 要明确一点,现在战争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全频谱战争,那么2010年日本扣押我国船长詹其雄的事件,实际上就是日本打的第一枪。2012年,钓鱼岛的国有化也是日本打的第一枪,它不仅将冲突的范围和层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还打破了两国之间关于管控分歧的默契。而最近,日本政治人物高市早苗的公开挑衅,更是从政治层面打了第一枪,这直接破坏了两国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再讨论是否要打第一枪,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这里我们讨论的第一枪,更多的是指物理层面上的冲突。目前解放军的军事战略主要强调四个方面: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以及打赢战争,这是一个逐步递进的军事行动模式。在当前阶段,主要集中在塑造态势和遏制战争上,军事局势还未达到危机状态,因此,谈论如何打赢战争还为时过早。 然而,考虑到日本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以及其可能具备的核武器实际能力,我们在核战略层面应当有所调整。虽然我们不需要像俄罗斯那样,谁敢先动手就立刻使用核武器,但至少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上,可以考虑进行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