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大家关注,如有藏品计划征集
可以看看卫星的尺寸
卫星:高185,宽20,长20,重6871.

翡翠笔筒
5164
清代
H11.8cm;D9cm
RMB:800,000-1,000,000
此笔筒用材为缅甸老坑翡翠,种头好,色泽艳,乃一流材质。规格大,不惜耗材,将其雕琢成竹雕素纹笔筒的款式。圆筒形,平口,直腹,平底,下承壶门式四足圆台座。光润无纹,不事雕饰,尽显天然翡翠亮泽的种头和美丽的色彩,局部呈紫罗兰色。打磨精细,抛光明亮。为翡翠类传世文玩中难得一见的珍贵器具。这件翡翠笔筒简洁而大气,又不似黄金般流俗,摆在书房之中,既有紫气东来之意,又增添了文化气韵。
老坑种翡翠,指翡翠的结构致密,绿色纯正,分布均匀,质地细腻,透明度好,硬度大,翡翠界俗称“老坑豆青种”,通常具玻璃光泽,其质地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纯正、明亮、浓郁、均匀的翠绿色。老坑种翡翠在光照射下呈半透明或透明状,是翡翠中的上品或极品。

白玉卧犬
5050
元代
L7.5cm
RMB:350,000-450,000
白玉质地,圆雕卧犬。玉犬趴伏于地,双耳凸起,犬首耷于前肢上,后肢收于腹下,腹部施以数道阴线,平行流畅。玉犬在古代雕刻中多是单独出现,此玉犬形制极为特殊,玉犬身腹部雕芭蕉叶,芭蕉叶卷曲,自然贴附于狗背部。整器选材优秀,为上乘的和田玉籽料,狗与蕉叶的组合更是极为少见,寓意“守业”,是一件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古代生肖玉作品。


翡翠龙纹带钩
5165
清代
L8.2cm
RMB:250,000-350,000
他山雅集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此件翡翠带钩翠色正阳绿,正面以高浮雕、镂雕工艺雕琢一大一小两条螭龙,取“苍龙教子”之意,成望子成龙题材,线条俊雅柔美,造型简练古朴,雕琢精细,包浆温润。

白玉自在观音
5147
清代
H10cm;L11.5cm
RMB:250,000-280,000
白玉圆雕自在观音,观音呈游戏坐,头戴宝冠,上系丝带,飘摆于观音身后。观音面部宁静祥和,近呈鹅蛋脸,上部眉宇平缓,双目低垂微睁,鼻梁通直,略微高挺,下部嘴唇闭合,两侧脸庞丰腴,双耳长而圆厚。观音造型表现其呈游戏坐于地上,左手自然撑地,右手自然耷于膝盖上,手中执有念珠。观音手脚均纤细修长,项脖处有璎珞,流畅自然。坐像通体以白玉为材,白净清秀,温润如脂,呈现观音沉静温和气质,颇为美观。

青白玉文官
5020
元代
H4cm
RMB:180,000-250,000
青白玉质地,圆雕文官立像,局部有黑褐色。整体圆雕作站立文官造型,精致传神,体态修长,面容雕琢十分精致,眉目传神而面颊立体;头部带冠,双手合抱于腹前。文官身着袍服,广袖自然下垂。整体造型古朴大气,传神精湛,栩栩如生,具中古气质,寓意官居一品、位列三台,适合作为收藏,设计佩戴。

白玉双兔
5024
元代
H2.2cm;L3.2cm
RMB:120,000-160,000
居意书屋
白玉质地,局部有红褐色,圆雕卧兔,两只小兔相互依偎,小巧精致。玉兔呈趴伏状,仰首向上张望,长长的双耳贴伏于颈背部。整体形象温顺可爱,雕琢写实,很好地刻画出玉兔的形态,准确而生动。玉兔题材在古代工艺美术并不少见,但双兔造型却极为稀少。本件玉兔题材造型特殊,值得关注研究。
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动物,象征祥瑞。《瑞应图记》称:“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民间也视其为富贵吉祥之象征,晋傅玄《拟天问》记载:“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白玉苏作踏雪寻梅鼻烟壶
5039
清中期
H6.5cm
RMB:220,000-280,000
羊脂和田白玉籽料,雕作鼻烟壶,两面均留皮,桂花黄色,清雅脱俗。刻工以皮色巧作山石,一位高士于山间行走,另面山石间有一颗梅树,整体意象为“踏雪寻梅”经典题材。另刻饰云纹装饰。此白玉鼻烟壶构图巧妙,两面纹饰相衔接,徐徐展开犹如文人山水画,有“苏作”特征。整器工料俱佳,巧雕手法更是独具匠心,是为鼻烟壶珍品。

白玉海冬青扑雁带环
5083
元代
7.5×6.5cm
RMB:220,000-280,000
带环以和田白玉籽料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温润,白度非常高。镂雕“鹘攫鹅”题材,为古代北方民族“春水玉”。纹饰大面积镂空,高高凸起,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海东青、天鹅的羽翼使用大量的短小阴刻线纹。刻工将海东青展翅飞翔追捕天鹅的敏捷瞬间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春水”题材的精品。


青白玉狮子戏珠
5046
元代
H5cm
RMB:220,000-280,000
古代玉雕中狮子题材较为经典常见,大多以卧狮为主,坐狮、立狮相对少见。此玉狮即为坐立形象,狮子站立于云朵之上,狮头高仰,口衔瑞珠,狮子身体鬃毛、尾部等细节均有细致表现,整体形象栩栩如生。整器以青白玉为材,质地莹润,局部有红褐色,施以圆雕、镂雕、阴刻等多种技法,雕工细致入微,塑造出灵动自然充满生命力的瑞狮形象,具中古气息,极富艺术感染力。

玉卧犬
5045
元代
L7cm
RMB:180,000-220,000
卧犬以白玉琢成,坚密莹润,局部带有天然黄褐色。玉狗前腿趴伏,后肢卷曲收于腹下,作俯卧状。垂耳,圆眼,长鼻,侧首置于前腿上,面容温驯慵懒,又隐隐透出机警敏捷气韵。其长尾翻扬夹于后腿间,长身瘦腰,身躯以斜刀推磨形成肋骨,骨节清晰,充分表现出猎犬精实的体态。整体造形比例协调,雕工简练,打磨精细,神情刻划生动,极具中古时代特色。

白玉手镯
5065
明代
外径8cm;内径6cm
RMB:150,000-200,000
玉如凝脂,柔婉莹莹。对镯圆条,无雕无饰,素简到极致。仅以圆圈为饰,曲线比例恰成,协调优美,使得整体动感十足,优雅无比。镯虽简洁,但却细巧,所有无论是线条刻画,还是玉质本身的高雅气象,显得韵律别致,堪称手镯之最翘楚。此镯简练舒展、俊秀优雅的外观,加以斑驳的色泽,无论是自用、收藏、礼物,皆体现出高雅之调。


黄玉鹅盖盒
5082
元代
H4cm
RMB:120,000-180,000
黄玉鹅形盖盒,设计富有巧思,鹅的腹部掏空作为盒的内部空间。双抬首目视前方,圆圈眼,短喙,长颈,腹两侧饰有微雕羽翼,臀部微翘。两片硕大的鸭掌立于地面,整体造型极为写实,生动形象。玉质莹润呈糖色,局部留有皮色巧作。鹅自古便是重要之家禽,是殷实富裕的象征,又因其通体洁白,娴静端庄,因而备受人们喜爱,大书法家王羲之曾因爱鹅闻名,足见鹅在传统审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见于各种题材。


白玉平安如意牌
5097
清中期
6×4.2cm
RMB:100,000-150,000
此牌以一级白玉为材,玉质纯净,温润如羊脂,局部有红褐色。牌倭角方形,云纹牌额,中穿孔可供系配。两面皆有雕工。主题纹饰为折枝灵芝、苹果,另琢有一只飞翔的鹌鹑。背面中心刻“平安如意”篆书印文。整体纹饰、诗文呼应统一。此拍品取材上佳,雕刻传神,题材少见,寓意吉祥。

白玉喜报三元挂件
5109
清乾隆
L5cm
RMB:120,000-180,000
以和田白玉籽料雕琢而成,玉材白度高,质地莹润,局部留有淡黄皮色,极为清雅。以“喜报三元”为表现题材,三颗硕大饱满的果实相互簇拥,其上镂雕枝叶相连。枝蔓间有孔,可穿系佩戴。喜鹊身上羽翼雕刻细致,典型“乾隆工”。喜报三元:古人科举时,乡试、会师、殿试考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的合称。也有人称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为三元。古时常用喜鹊站立在有三个圆圆的桔子上表示,用以表示祝贺考试名列前茅。此挂件选材无暇白玉,质地上乘,雕工精湛,寓意吉祥,非常适合随身佩戴或作为送礼之用。

白玉开泰佩
5110
元代
H4cm
RMB:180,000-250,000
和田白玉籽料,镂雕瑞羊,瑞羊口吐祥云,头顶太极。玉材白润细密,留有大面积红褐皮色。瑞羊呈行走姿态,脚踩祥云,仿佛置身于云层之中。瑞羊寓意“开泰”,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降临之意。此玉佩镂雕工艺精湛,选材优良,加之寓意吉祥,非常适合佩戴把玩。

白玉岁岁有余佩
5111
清中期
L6.6cm
RMB:180,000-250,000
他山雅集
一级白玉质地,色泽白净,圆雕鲶鱼。鱼的形态刻画极为写实,鱼鳍、鳞等细节表现一丝不苟。较为讨巧之处在于,鲶鱼口衔麦穗,使作品更显生动,别有一番荷塘清趣。此玉佩雕工细致,寓意“年年有余”,器物虽小,但细节表现毫不怠慢,具有“乾隆工”特征。

白玉透雕出廓宜子孙佩
5124
清代
H11.2cm
RMB:100,000-150,000
天和山房
玉璧取材白玉,质地温润,质量上乘,古朴大气。器形有仿汉代镂雕玉璧之型,呈圆形出廓状;双面雕工都极为细腻,并运用了镂雕及线刻等技法,工艺造型工整,出廓部分为仙人骑瑞兽与双龙纹饰,具有清代乾隆仿古作品气息;下部圆形中央直行镂雕篆书「宜子孙」三字,两旁双螭对称环抱,纹样精美。「宜子孙」寓意后世子孙都能过上美好安逸的生活,此种主题的玉饰在宫廷玉器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当为皇帝御赐诸皇子皇孙之用。此白玉「宜子孙」佩的设计繁复精密,意味深长,值得收藏。

白玉踏雪寻梅山子
5136
清中期
H8cm
RMB:600,000-800,000
白玉质地,玉质通体纯净,打磨光亮细腻,雕刻娴熟,布局清新脱俗,以“踏雪寻梅”为表现题材。山子依玉材形状琢雕成耸立山峰状,陡峭的山石凹凸有致,粗壮的松树长于其间,整体施工精湛,将远近层次与前后之关系交待的相当清楚。两位老者正在山间行走,闲情雅意乐在其中,观梅怡情,俨然文人山水画意。原配木座。
“玉山子”是在宋朝之后才有的特殊玉品名,《宋史·礼乐志》记载,真宗皇帝有一次与群臣观赏宫廷中御花园的石头山子,事后造词作诗以留纪念,后来玉雕工匠受到启发而将玉雕如山状,才开始有所谓的“玉山子”一词。在清朝,“玉山子”更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与大力赞扬,内廷偶得大形珍贵玉材,必先以作山子为优先考虑。细观此白玉山子,可谓尽得宋人诗画之意境,令人心旷神怡如入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