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阅读】第45期:《中国通史》:以史为钥 洞见当下
创始人
2025-11-09 19:01:51
0

新书速递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写于抗战时期的著作,不仅展现了吕先生深厚的史学功底,更体现了他对中华文化的深刻思考与坚定信心。历史不是只有一个答案,人生也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在吕思勉先生笔下,我们看到的是博大包容的历史观,也是深刻通达的人生观。这本书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场对未来的启迪,引导我们在时代洪流中寻找自己的方向与答案。

1

史学泰斗的治学境界

吕思勉|中国青年网

吕思勉(1884—1957),江苏常州人,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现代史学四大家”。他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教学,是中国首批使用白话文著述通史的学者之一。

先生治学最令人钦佩之处,在于他的博大与包容。他曾在《自述》中说:“少时读史,最爱《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稍长,亦服膺《十七史商榷》《癸巳类稿》。”正是这种兼容并蓄的态度,造就了他宽广的学术视野。

2

《中国通史》

与传统的通史著作不同,《中国通史》打破了常规的朝代划分框架,以独特的视角重新梳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吕思勉先生从社会文化、经济制度、政治变迁等多个维度入手,深入剖析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将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立体、鲜活的历史画卷。无论是上古时期的原始部落生活,还是近现代的风云变幻,我们都能在这部书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解读。

在谈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吕先生既肯定了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文字等方面的功绩,也指出了其严刑峻法、劳民伤财的弊端,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位历史人物。论岳飞之死,他并未停留于“忠奸”对立的简单叙事,而是穿透历史表象,将这一悲剧置于南宋初年特定的政治、军事与社会结构中进行剖析。这些独到的见解不仅能拓宽我们的历史视野,还能启迪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

为什么要读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记录了人类的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吕思勉先生认为,读历史不是为了死记硬背年代事件,而是为了理解现在、预见未来。他在本书开篇就说:“要应付一件事情,必须明白它的性质。明白之后,应付之术,就不求而自得了。而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性质,又非先知其既往不可。”这正是我们今天仍然要读历史的意义所在。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理解我们所处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

社会是变动的,眼光也应当随而变动,“读史使人明智”,不是因为历史会简单重复,而是因为它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变化、适应变化。

读史的意义,在于从过往中汲取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吕思勉先生以《中国通史》为我们打开一扇理解历史与现实的窗口,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中,培养洞察世界的眼光。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能为当下的选择提供借鉴。现在,翻开这本《中国通史》,让我们一起跟随吕思勉先生的笔触,开启一段探寻中国历史脉络的智慧之旅。

-完-

文章转载自:云图有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屯堡文化大会|钱理群新... 11月9日,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屯堡文化大会在安顺举行。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德国压根不长记性,央行行长打算... 日前,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因涉台言论而取消了原定的访华行程,但紧接着,又有新一波高官即将出访——德国财政...
新生代指挥的歌剧答卷:青年指挥... 大象新闻记者 池里军 白松 当2025年11月的郑州被初冬的寒意包裹时,河南艺术中心的剧场内却涌动着...
原创 陈... 在陈桥兵变发生之前,赵匡胤已经明显露出了他推翻朝廷的意图。虽然这种情况当时并没有明说,但即便是普通百...
“重新发现时间”青年艺术家用影...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正在举行“重新发现时间——第二届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展”,展品选自中国影像艺术年鉴...
原创 唐... 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体制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这一体制仿佛带有某种命运的力量,在漫...
世族的胜利:司马氏与曹氏的权力... 本文摘选自《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面对世族力量的不断壮大...
原创 儒...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时,北方的草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匈奴崛起,建立了统...
原创 非... 非洲最“魔幻”国家!总统怪中国商人不带老婆,奥运成绩差全员蹲大狱? 家人们,你敢信?这世上真有国家因...
原创 刘... 对三国故事感兴趣的人,一定会对赵云这个人物充满好奇。尤其是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在长坂坡的一段描写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