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时拿出了一本账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无论诸葛亮多么聪明,他都无法战胜司马懿,下辈子也不可能!你知道刘禅交出的账本里记录了什么吗?
蜀汉的灭亡,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为从历史记录来看,当时的蜀汉似乎并没有呈现出王朝末期的迹象。
在内部,蜀汉的百姓过得安定,生活水平不算太差。各地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叛乱,这也说明蜀汉的政治体制和治理相对清明。而在对外方面,蜀汉多次进行北伐,虽然有过失败,但更多的是取得胜利,蜀军的战斗力也让像邓艾这样的人都感到忌惮。
当司马昭决定要进攻蜀国时,曹魏的朝廷内其实充满了反对的声音。即便是与蜀国交战多年的邓艾,也不赞成此时伐蜀,因为他认为蜀汉根本没有灭国的迹象。即便是司马昭想通过伐蜀来转移他弑帝的矛盾,也得不到内部的支持。然而,他还是选择发动战争,认为只要攻占汉中,就能洗刷弑帝的耻辱。
结果,谁也没想到,邓艾的偏军竟然深入蜀汉腹地,而刘禅在手握十万大军的情况下,竟然选择了投降。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蜀汉明明还有足够的战力,为什么刘禅要选择投降呢?
实际上,当刘禅投降并交出蜀汉的账本之后,一切的疑问都迎刃而解。大家终于理解了刘禅为何选择投降,也明白了为什么诸葛亮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战胜司马懿,拯救蜀汉。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禅投降后,让尚书郎李虎将蜀汉的人口账本交给了邓艾。账本里详细记载了蜀汉当时只有二十八万户,男女总人口为九十四万。
在这九十四万的蜀汉人口中,官吏人数为四万,士兵为十万零两千。而与之相比,东吴有两百三十万人口,其中有二十三万士兵和三万两千官吏。曹魏的人口则超过四百万,军队规模达五十万。
从表面上看,蜀汉与曹魏的差距十分悬殊,蜀汉的人口仅为曹魏的五分之一。即便与东吴相比,蜀汉的人口也是远远不够,士兵的数量只有东吴的一半。通过这样的对比,蜀汉的弱小一目了然。这也是大家理解刘禅为何投降,理解为何诸葛亮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战胜司马懿的原因——毕竟蜀汉的资源太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然而,实际上,大家只看到了账本的表面,没能洞察其中的深层次问题。为何蜀汉的军民比例如此高?蜀汉的军民比例为17.5%,即每六个百姓就需要供养一个官军。而东吴为12.8%,曹魏与东吴相似。明显,蜀汉的军民比例远高于曹魏和东吴。
此外,蜀汉的官吏数量比魏吴两国都要多,这也令人不解。蜀汉为何需要这么多官吏?
其实,蜀汉的这个高比例和较高的官吏数量,正是由于许多蜀汉人口被隐匿了。蜀汉为了查找这些隐匿的人口,才不得不动用大量的官吏。由于蜀汉是一个外来政权,很多当地的益州大族对其统治不满,因此他们通过隐匿人口,积蓄力量以对抗蜀汉。这也是为什么蜀汉的账面人口看起来如此少,而其军民比例又远高于魏吴两国。
从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军队数来看,蜀汉的军队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少。诸葛亮带走了十万军队,而蜀汉国内至少保留了五万左右的兵力。可是,在后来蜀汉的军队竟然只剩下十万。这是因为没有了诸葛亮这个强有力的领导,益州的势力反扑,导致隐匿的人口逐渐增多,实力不断被削弱。
最终,司马家建立晋朝后,进行了全国人口统计。西晋太康元年,全国人口为1616.36万,到了太康三年,全国人口增加至2476.89万,短短几年内人口增加了860万,这显然是因为此前很多人口被隐匿。
总结来说,刘禅交出的账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蜀汉的实际人口远低于账面记录,许多百姓被隐匿起来。这也是蜀汉需要大量官吏进行人口清查的原因,而刘禅在蜀汉并未遭受致命打击的情况下选择投降,正是因为益州的世家大族并未支持他。
即便是在诸葛亮的执政时期,益州的大族表面上支持蜀汉,但他们仍然在隐匿人口,积蓄力量反抗蜀汉。正是因为这种内部的隐匿和对抗,诸葛亮虽然多次北伐,削弱了益州大族的力量,但始终未能根治这个问题,最终未能拯救蜀汉。
刘禅的投降和他交出的账本,揭示了蜀汉无法战胜司马懿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益州的世家大族从未真正为蜀汉效力,反而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蜀汉怎么可能战胜曹魏?即使诸葛亮重生,也难以战胜司马懿!
上一篇:倪瓒的秋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