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中郎将这个官职非常常见。即使是曹魏的皇帝曹丕,也曾经担任过五官中郎将。而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开始时也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抚军中郎将”,这一职位曾有三位历史人物担任过,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张昭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出生于徐州彭城县(现江苏徐州市)。东汉末年,张昭为了躲避战乱,南迁至扬州。孙策在创业初期,任命张昭为长史和抚军中郎将,负责文武事务。由于孙策的官职较低,所以只能给予张昭这样一个职位。 公元200年,孙策在丹徒打猎时遭遇许贡门客的刺杀。临终时,孙策将自己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带领群臣辅佐孙权,安抚百姓,讨伐叛军,与周瑜等一起确保江东的稳定。每当孙权外征时,张昭都会留守后方,处理政务,常常被尊称为“张公”。 208年,曹操平定荆州后,准备一举吞并孙权和刘备。赤壁之战时,张昭认为曹操势力过于强大,主张降服,这使得他逐渐被排除在江东的决策核心之外。孙权在代理车骑将军时,曾任命张昭为军师。在孙权称帝后,张昭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并封为由拳侯。此后,他参与了吴国朝仪的制定。孙权曾多次提议设立丞相,大家都推荐张昭,但因为张昭性格直率,敢于直言劝谏,孙权没有采纳,最终选择了孙邵和顾雍。 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因年事已高,健康状况不佳,主动请辞,改任辅吴将军,并封为娄侯。张昭的晚年选择不再参与朝政,专心在家著书。尽管偶尔参加朝议,但他与孙权的意见常常发生激烈冲突。236年,张昭去世,享年81岁,追赠谥号“文侯”。 二、李蒙 李蒙是东汉末年董卓的部将。初平二年(191年),孙坚率军讨伐董卓,李蒙和董卓的另一名将领徐荣被派去四处掳掠。徐荣在梁县与孙坚遭遇战,击败了孙坚。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杀死,李蒙与其余党李傕、郭汜联合攻向长安,围困了京城。很快,吕布逃离长安,李傕和郭汜重新掌控了东汉朝廷。但不久后,李傕与郭汜发生了激烈的内讧。195年3月2日,时任抚军中郎将的李蒙与右将军樊稠一同被李傕杀害,年仅三十几岁。 三、司马干司马干(232年-311年),字子良,出生于河南温县,司马懿的儿子,晋景帝司马师和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弟。司马干年少时,因为父亲是名臣,早早获得了封号安阳亭侯,逐步升任抚军中郎将,后来又封为平阳乡侯。 在西晋建立后,司马干被封为平原王,享有一万一千三百户的食邑,并得到皇帝赐予的鼓吹和马匹等礼物。由于司马干健康不佳,性格清高、远离世俗,他被允许留在京师,不需回封国。最终,在太康末年(289年),司马干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开始参与更高层次的政务。 这三位“抚军中郎将”的人物,虽然他们身处的时代背景和任务不同,但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