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在三国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它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管辖了多个郡,包括南郡、南阳、江夏、零陵、桂阳、武陵和长沙七个郡,治所在襄阳。随着曹操南下,荆州的主刘琮投降了曹操。此时,曹操将南郡和南阳的两郡划出,成立了“荆襄九郡”,其中襄阳和章陵归曹操,其他地方则分配给了刘备和孙权。 事实上,赤壁之战后,荆州的划分发生了变化,三国各方的领土进一步细化。曹操控制了襄阳、南阳和章陵,刘备则获得了南郡、零陵和武陵,孙权则收复了江夏、长沙和桂阳。这样,荆州并没有完全归刘备,而是三家共同瓜分了这一重要的领土。 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荆州的战略价值不可小觑:“荆州北依汉沔,南通海疆,东连吴地,西通巴蜀,这里是一个用兵的好地方。”因此,魏、蜀、吴三国都对荆州虎视眈眈,争夺荆州成为了三国之间矛盾的根源之一。 赤壁之战后,尽管曹操败北,但他依然掌握着北方的强大势力,并未因为一场失利而动摇根基。反而是孙刘联军,虽然联手打败了曹操,但很快又陷入了各自的争斗中。刘备通过连续战役先后占领了长沙、桂阳、零陵和武陵四郡,而周瑜则攻取了南郡。曹操依旧控制着南阳、襄阳和章陵。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实力,刘备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而孙权最终答应将荆州“借”给刘备。结果,刘备“借”荆州后,并没有按照约定将其归还给孙权。即使后来刘备得到了西川,他依旧没有表现出任何归还荆州的打算。此时,刘备在荆州的政治中心设在公安,而军事和经济中心则位于江陵。
不久后,曹操开始向汉中进军,这对西川构成了威胁,刘备因此不得不作出让步,将长沙和桂阳两郡交给孙权,但南郡、武陵和零陵仍由刘备控制。这一让步虽缓解了眼前的危机,但潜在的矛盾依然未解,也为日后的荆州失陷埋下了伏笔。 刘备进入西川后,关羽被任命为荆州的守将。关羽当时已经声名显赫,是守卫荆州的最佳人选。然而,关羽的性格缺陷和战略失误,最终导致了荆州的丧失。关羽的个性非常刚烈且自负,经常表现出过度自信甚至傲慢。例如,他曾拒绝与孙权的使者结亲,轻蔑地说道:“犬子焉能配虎女。”此外,关羽对手下的将领也过于傲慢,甚至与黄忠发生过冲突。再如,关羽因为不满傅士仁处理粮草问题,将他痛打一番,并且公开辱骂。这样的行为使得关羽手下的将士产生了不满,而在关羽失势时,很多人选择袖手旁观或甚至落井下石。 除了关羽自身的性格问题,战略上的错误也是导致荆州失陷的关键原因。诸葛亮多次建议关羽要与孙权保持联盟,共同抗曹,但关羽未能遵从这些忠告。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8月爆发的襄樊之战,成为了导致荆州丧失的直接导火索。综合来看,关羽的傲慢与自负、战略上的错误,使得“关羽大意失荆州”成为了历史的定局。 那么,为什么刘备不派更稳重的赵云来守荆州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信任。尽管赵云在战场上表现卓越,但刘备始终没有完全信任赵云来承担这样重要的任务。赵云虽然才智过人,心地仁厚,但他缺乏政治上的灵活性,刘备担心他难以处理复杂的局势。即使赵云不在荆州,也许他能够更好地守住这一块宝地。不过,如果赵云真能负责荆州,可能历史会有所不同,你觉得呢? 参考文献:《三国志》《隆中对》易中天.品三国[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