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决定除掉刘封?从表面上看,刘封是刘备的亲养子,深得其宠爱,并且在蜀汉政权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刘封的行为和他背后的势力,最终让刘备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
刘封是刘备收养的养子,武艺超群,气力非凡,在蜀汉中非常有影响力。他不仅曾与赵云、张飞等一起征战西川,还曾带兵进攻上庸,立下了赫赫战功,刘备也对他寄予厚望。然而,刘封的性格偏刚猛,在关羽兵败时拒绝援救,这让刘备十分失望。最终,刘备含泪下令将刘封处死,原因显而易见——他不仅背离了刘备的信任,还在朝廷上可能形成了威胁。 根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刘封被赐死时曾感慨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这句话揭示了刘备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虽然刘封为蜀汉立下了不少功劳,但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他所认为的正确之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必须除掉可能威胁到政权稳定的人。 那么,刘封为何会成为一个威胁呢?主要原因在于他背后有强大的支持者和盟友,这些人极有可能会在合适的时机利用刘封的地位,威胁到刘备的统治。 刘封最大的依靠是刘备自己。作为亲养子,刘封自然拥有很大的底气,但自从刘禅出生后,刘备便把太子的位置传给了刘禅,这使得刘封的地位逐渐被削弱。甚至在刘备立刘禅为太子之前,还特意向关羽寻求意见。关羽提出“立嫡不立庶”的传统论点,并建议刘封远离权力中心,避免对刘备亲生骨肉产生威胁。关羽没想到,这一句话直接导致了刘封在关羽失利后拒绝援助关羽,使得他在蜀汉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除了刘备的亲情束缚外,刘封还通过与几位权臣建立了稳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第一个重要的盟友就是孟达。孟达原是川中的悍将,与刘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刘备建立蜀汉时,孟达曾参与攻占多个城池,立下赫赫战功。刘备为了防止孟达权力过大,将刘封派往上庸。刘封与孟达是盟友,但当刘封没有援助关羽时,孟达便站在了刘封一方。之后,孟达归降曹魏,试图拉拢刘封一起投降,但刘封未接受,从而错失了活命的机会。 第二个支持刘封的势力是魏延。魏延与刘封武艺相当,性格也相似,二人若联合,必然对蜀汉政权造成威胁。魏延同样是蜀汉的重要将领,如果刘封决定发动政变,魏延的支持无疑能极大增强他的实力。 除了魏延和孟达,刘封还有可能获得马超的支持。马超在蜀汉内并不稳固,如果刘封向他许以权力和实权,马超可能会与刘封联手,帮助他夺取权位。这样一来,刘封和马超的联合,将对蜀汉的稳定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政权更迭。 最后,还有一个潜在的支持者是南郡太守麋芳。麋芳曾在长坂坡时声称赵云投降曹操,也显示了他对于权力的动摇。特别是在关羽北伐失败后,麋芳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投降吕蒙,这直接导致了关羽的败亡。麋芳在蜀汉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刘封承诺给他好处,麋芳也许会站到刘封一方。 因此,如果刘封有意图反叛,他可以联合魏延、孟达、马超和麋芳等人,这些人都是蜀汉内部有实权的将领和官员。只要局势对刘封有利,他完全有能力在蜀汉内部掀起一场政变。 综上所述,刘封的死亡不仅仅是因为个人失误,更多的是因为他背后庞大的支持网络。如果刘封能够联合这些有权势的人物,蜀汉政权就会面临巨大的威胁。因此,刘备为了避免内乱,最终做出了除掉刘封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