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不救关羽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场由诸葛亮操控的权谋游戏。许多人一直疑惑,刘封为何在关羽生死存亡之际,拒绝派兵救援?其实,刘封的拒绝并非完全出于个人原因,而是与诸葛亮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诸葛亮的精心策划。
刘封的背景 刘封,原名寇封,出身罗侯寇氏家庭,幼年丧父母,后来投奔舅舅刘泌。随着刘备成功击败曹仁,占领樊城,刘备收养了寇封,将其改名为刘封。刘备没有儿子的原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说法称刘备的子嗣多为女儿,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原本有儿子,却因战乱早逝。无论是哪种原因,刘备都渴望有一个继承人,因此他收养了刘封,给予了他继承刘家权力的机会。 刘封被收养后,非常努力地为刘备效力,获得了刘备的信任。在汉中之战中,刘封表现出色,刘备决定让他担任上庸的地方官,手下拥有五万兵马,实力不容小觑。 刘封的拒绝救援 当关羽奉命攻打樊城时,局势初期一片大好。关羽甚至创下了“水淹七军”的辉煌战绩,但随着孙权偷袭荆州,关羽的形势急转直下。傅士仁和糜芳在关键时刻背叛,使得关羽陷入困境,不得不通过麦城突围。 在这危急时刻,关羽向上庸的刘封请求援军。但令人震惊的是,刘封竟然拒绝了援助。为何刘封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袖手旁观?其实,事情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刘封当时并非毫不关心关羽,而是背后有诸葛亮的影响。 关羽的劝阻与刘封的心思 刘封并非没有反应。在听到关羽的求援之后,刘封并没有立刻决定是否派兵,而是向孟达寻求意见。孟达曾是刘备的老部下,并与法正等顶级谋士交情深厚。孟达很快察觉到刘封心中的顾虑:刘封并不想救援关羽,背后可能有某种恩怨。 孟达了解刘封的心思后,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暗示刘封可能面临敌强我弱的局面,暗示不要轻举妄动。经过一番推敲,刘封终于坦言,自己之所以不愿意救关羽,实则是因为关羽曾在刘备面前提出过刘封不适合继承刘家大业的意见,劝说刘备立刘禅为太子。 诸葛亮的巧妙布局 这时,背后的操盘手——诸葛亮,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刘备原本打算将刘禅立为继承人,而刘封作为养子,虽然有继承权,但诸葛亮深知,如果让刘封坐上太子的位置,刘禅的地位便会受到威胁。因此,诸葛亮巧妙地引导了刘备的决策,将立嗣问题推给了关羽,而关羽的立场非常明确,认为刘封不适合继承权,最终帮助刘禅成为了继承人。 更为巧妙的是,诸葛亮没有直接与刘封发生冲突,而是安排刘封去上庸,借此避免正面交锋。与此同时,他还让关羽去攻打樊城,这一举动虽然看似合理,却让关羽与孙权、曹操的联军陷入了困境。而且,在关羽败退之时,诸葛亮没有及时派兵救援,甚至隐瞒了战况,直到事态难以控制,才勉强做出回应。 结局与深层次的权谋 最终,刘封在诸葛亮的引导下,拒绝了援助关羽。关羽被俘的悲剧,实则是诸葛亮在背后策划的一步棋。从表面看,刘封与关羽之间的恩怨似乎是因为个人情感,但深入分析,这一切都与权力斗争和诸葛亮的精妙布局息息相关。 刘封并非无情无义,他的拒绝救援关羽,实际上是一场复杂权谋中的一环。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诸葛亮的深思熟虑。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刘封与关羽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激化,最终关羽在刘封的“帮助”下走向了死亡,而刘封也因此遭到了斩杀。可以说,这一系列事件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诸葛亮的影子,他通过巧妙的权谋,不仅让刘封失去了立场,也使得关羽走上了死亡的道路。此举既为刘禅的继位扫清了障碍,也为诸葛亮稳固了自己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权力。 在这场复杂的三国局势中,刘封与关羽的命运,无疑是诸葛亮深思熟虑的“棋局”中的一颗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