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历史中,共有14位皇帝,其中有11位是在未成年时继位,可以称为“小皇帝”。只有前三位皇帝是成年人继位,其余的皇帝基本都是未成年即登基。尽管东汉皇权在某些时候会旁落,但通过一系列的斗争,皇帝们依然能够掌握政权。不过,真正的大权旁落始于汉灵帝去世之后。此时东汉距离灭亡还有31年,但它的国祚却延续了195年。
相较之下,曹魏政权的皇帝则只有5位,其中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是成年人继位,其他三位皇帝都是年幼继位。也就是说,曹魏的真正掌权时间只有19年,其余的时间,曹魏政权早已大权旁落,且曹魏国祚仅有46年。通过对比东汉和曹魏的情况,可以看出曹魏为何只出了一个小皇帝,大权就迅速旁落。
东汉的第四位皇帝是汉和帝刘肇,继位时年仅10岁,由他的母亲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为了巩固自己家族的权力,任命了大量的亲戚做高官,尤其是她的哥哥窦宪更是掌控了军政大权,成为了朝中的权势人物。窦氏一族的专权最终威胁到了皇权。汉和帝刘肇在14岁时联合士族与宦官,成功铲除了窦宪,收回了皇权。
接下来是汉殇帝刘隆,他是汉和帝的儿子,登基时只有3个月大,由皇太后邓绥临朝,刘隆在位仅220天便因病去世。随后,汉安帝刘祜继位,年仅13岁,由邓太后继续临朝称制。虽然邓太后能治理天下,但她的权力逐渐引起了皇帝的不满,直到28岁时,汉安帝才亲政,但他很快便因病去世。
汉少帝刘懿是汉安帝的堂弟,继位时只有13岁,朝政由阎太后把持。刘懿在位仅7个月便去世。继位的是汉顺帝刘保,他年仅11岁,经过宦官政变后,刘保掌权。刘保在位期间,成功剿除了阎氏外戚,收回了皇权,但他也在30岁时去世。
汉冲帝刘炳在年仅2岁时继位,由梁太后临朝称制。梁冀的权力逐渐壮大,成为了朝廷的大将军,直至汉冲帝年仅3岁便去世。随后,汉质帝刘缵继位,年仅8岁。由于他当众称梁冀为“跋扈将军”,导致梁冀将他毒死。
汉桓帝刘志则是在15岁时继位,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后,成功除掉了权势滔天的梁冀,掌握了政权,但最终也早早去世,享年37岁。
汉灵帝刘宏在12岁时继位,由窦太后及其兄窦武掌控朝政。窦武与陈蕃曾打算除掉宦官,但最终被宦官先发制人,导致宦官掌握了更多的权力。20岁时,刘宏终于开始亲政,但在33岁时去世。
汉少帝刘辩继位时已经17岁,由何太后和大将军何进掌权。何进召董卓进京,引发了政变,导致刘辩被废除并毒死。
汉献帝刘协则是在9岁时被董卓立为皇帝,他的一生几乎是傀儡,始终被各方势力操控,最终在220年禅让给了曹丕,东汉政权正式灭亡。
曹魏的第三位皇帝曹芳继位时年仅8岁,虽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但曹爽的专权引起了司马懿的不满,最终司马懿发动政变,掌握了曹魏政权。曹髦继位时仅14岁,不满被司马昭控制,发动甘露之变,但最终被杀,年仅20岁。
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奂年仅15岁继位,但在5年后,曹魏政权被司马炎所取代,曹奂被迫禅让,曹魏灭亡。
东汉和曹魏的政治环境完全不同。东汉的政治斗争主要由外戚、宦官、士族三股势力主导,尤其是外戚专权严重,造成了朝政的动荡。而曹魏则较少出现外戚和宦官干政,政权始终掌握在士族手中。东汉的皇帝即使年幼,也能通过宦官联手外戚夺回权力,而曹魏的皇帝却没有类似的支持,导致权力最终完全旁落。两者的历史发展反映了不同的政治力量和斗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