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旗下的义煤观音堂煤矿,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老炮楼,建于1920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见证了煤矿的建设与发展,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印记。
这座炮楼由观音堂煤矿的前身——“民生煤矿公司”的创办人张钫所建。张钫(1886—1966),字伯英,河南新安县铁门镇人,是辛亥革命的元老之一,也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于1920年创办了民生煤矿公司,致力于民族振兴。张钫曾积极参与讨袁护国运动,在抗战时期还开设粮库救济灾民。他在解放战争后期毅然起义,抗拒国民党压迫,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1年,毛泽东亲切接见了他,并称其为“中原老军事家”。为了保护矿区的安全,张钫曾在矿区修建了三座炮楼,其中这一座至今保存完好,保留着射击孔和其他军事设施。
这座老炮楼采用砖混结构,呈梯形,共有三层。第一层为大厅,内设地下室与暗道,暗道与民生煤矿公司总部相连。第二层是护矿队员的居住区域,设有射击孔。第三层则是布兵室,四周有9个重机枪射击圆孔。这座炮楼是民生煤矿公司旧址的一部分,与周围的窑洞一同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还有许多名人题字的石牌。
老炮楼前有一棵古老的石榴树,是张钫亲手栽种的。传说张钫的母亲非常喜爱石榴,树因此被称为“孝心树”,象征着张钫对母亲的孝顺。
观音堂煤矿被誉为我国第一座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股份制煤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民族煤矿”。张钫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给煤矿取名“民生”,寓意着民众的生活和振兴。这里流淌着红色的血脉,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二十世纪初,观音堂火车站是陇海铁路西段的终点站,1921年,陇海铁路工人首次举行大罢工,煤矿工人积极参与,形成了气势磅礴的罢工阵容。1927年,民生煤矿成为中共渑池县城关党小组的活动场所,煤矿工会也在这里成立。1939年,中共党员赵耕郊先后7次到矿区开展地下活动,发展党员,并建立了党组织。1947年,矿区工人和当地居民联合起来反抗反动武装,成立了100多人的工人武装。矿工会副主席、县公安队长、共产党员丁文治在被捕后,坚守信仰,最终壮烈牺牲。
时至今日,观音堂煤矿已经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产业,民生安康。矿工们经过一天的辛勤工作,冲过热水澡,疲劳顿时消散。如今,许多矿工上下班开着私家车,矿区内的私家车已经超过400辆。矿工们还享有矿上提供的免费中餐,矿区内的棚户区经过改造,已建成一排排整洁的居民楼。矿区的山头绿化很好,形成了一个免费的“大公园”,矿工的家属也可以在小游园中休闲娱乐。
观音堂煤矿的企业精神是“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担当作为,追求卓越”。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煤矿,不仅留下了老炮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厂房等历史遗迹,还与现代建筑并存,见证了矿区的发展历程。如今,这里被誉为“中国最美矿山”,并已成为当地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王天定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