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意思是作战要懂得真假结合、虚实相生。战争并不只是兵器的较量,更是一场智慧的比拼。
杨勇上将一生征战沙场,身上留下了五处伤疤,这正是“勇”的证明。但如果只说“勇”而不谈“谋”,那就不是完整的杨勇。正是智与勇相辅相成,才成就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薛公岭初战
1938年春夏之交,抗日战场异常激烈。杨勇所在的686团在几场战斗后转移至汾离公路一带,同时进行休整。就在这时,日军第108旅团沿公路西犯,企图威胁陕甘宁边区。根据命令,八路军必须阻击日军的进攻,守住黄河防线。
汾离公路是日军的重要补给通道。杨勇仔细勘察地形,发现薛公岭地势险要,非常适合设伏。然而敌人同样识破了这里的价值,提前修建了碉堡。面对如何应对的难题,杨勇决定两手准备:一边电报请示,一边组织伏击。
在他的部署下,特务连潜伏山谷,机枪手隐蔽在废弃房屋,迫击炮部队则悄悄接近敌碉堡。秋风凛冽,战士们在红叶林间忍受寒冷,甚至打趣说自己蜷缩成“团长”。等待了多日,敌人终于行动。
9月19日,日军25辆汽车进入伏击圈。我军机枪骤然开火,首车被击毁,公路顿时火海一片。吴嘉德连长指挥迫击炮轰击碉堡,数发炮弹命中,敌军骑兵全军覆没。经过激战,日军400余人被歼,25辆车被烧毁,我军仅伤亡三十余人。这是杨勇带队的第一场大捷。
放长线钓大鱼
战后不久,日军再次出动,但只派出一辆车。参谋们主张立刻打掉,杨勇却坚决摇头:“这是探路的。不能轻易上钩。”事实证明他判断准确。第二天,日军放松警惕,派出200多人、18辆车进入公路。我军果断出击,当场歼敌百余人,缴获大量武器。
杨勇的谋略使得敌人顾虑重重,进退维艰。
王家池决战
日军为保证撤退,在公路沿线设重兵守点。杨勇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敌人意想不到的王家池设伏。虽已是深秋,林木落叶,隐蔽条件差,但他毅然冒险。
部队迅速修筑阵地,并在公路上堆石以阻缓敌车。3月20日,敌军千余人、几十辆车押解牲畜经过。待其进入伏击圈,信号弹腾空而起,枪炮齐鸣。敌人仓皇混乱,被打得溃不成军。我军趁势发起白刃战,敌人丢弃武器物资四散逃命。此役共歼敌五百余人,缴获战马、牲畜无数。
三次战斗,共歼敌上千,被称为“吕梁三捷”。消息传开,百姓奔走相告,热烈支援八路军,纷纷送来粮食牲畜,青年们踊跃参军。
智勇兼备
面对日军挑衅,妄想把战场拉到平原一决雌雄,杨勇不屑一顾:“作战就要扬长避短,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办法。我们灵活机动,不陪你拼消耗。”
事实证明,杨勇不仅有大无畏的勇气,更有深思熟虑的谋略。他在吕梁三捷以及后来的潘喜渡伏击战中,都用机智的战术取得辉煌战果,展示了一位将军的真正风采。
这就是杨勇——勇冠三军,又谋略过人,既能硬碰硬,又能巧取胜,堪称智勇双全的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