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杜威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海军上将,他在美西战争中声名大噪。
1837年12月26日,他出生在佛蒙特州的蒙彼利埃,是朱利叶斯·杜威和玛丽·佩兰·杜威的第三个孩子。母亲在他五岁时因肺结核去世,父子关系因此更加亲密。杜威自小活泼好动,就读于当地学校。十五岁时,他进入诺里奇军事学校,这一选择是父亲与他之间的折中结果——杜威想出海当商船水手,而父亲希望他能进西点军校。虽然在校期间因顽皮恶作剧小有名气,但1854年,他还是毅然加入美国海军,成为见习军官,并进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
在海军学院,杜威亲历了南北矛盾的加剧,他甚至多次与南方同学发生冲突,还险些卷入手枪决斗。1858年,他顺利毕业,成为海军见习官,被派往蒸汽护卫舰“携带近号”。在地中海服役时,他因认真负责赢得尊重,并利用机会游历了罗马、雅典和耶路撒冷等地。
南北战争爆发后,杜威被分配到“密西西比号”,参加了新奥尔良战役。在战火中,他表现出沉着冷静,受到上级赞扬。1863年,密西西比号搁浅被迫自沉,杜威协助确保舰炮无法被敌人利用,并带领船员撤离。此后,他陆续在“阿格瓦姆”“莫农加希拉”“科罗拉多号”等舰艇上任职,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色,逐渐崭露头角。
战后,杜威依然活跃在海军岗位。他在欧洲与太平洋服役,担任过执行官和舰长。1867年,他与苏珊·古德温结婚,并育有一子。不幸的是,妻子在1872年去世,给他带来沉重打击。此后,他继续在太平洋海岸执行调查任务,并在华盛顿灯塔委员会任职,逐步晋升。到1896年,他已成为海军准将。
1897年,杜威被任命为亚洲舰队司令,驻扎香港。随着美西关系紧张,他积极备战。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他率领舰队开赴菲律宾,准备迎战西班牙海军。
5月1日,马尼拉湾战役打响。杜威指挥的舰队包括“奥林匹亚号”等现代化钢铁军舰,对阵西班牙老旧的木壳舰艇。清晨,他下令开火,美国舰队以精准的炮击和灵活的战术彻底摧毁了西班牙舰队,而己方仅有一人阵亡。这场决定性的胜利让他一举成为民族英雄,并迅速晋升为海军少将。
战后,杜威继续留在菲律宾,与菲律宾起义军合作,协助清剿西班牙残余势力。1899年,他晋升为海军上将,并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海军元帅”(Admiral of the Navy)军衔的人。这一特殊头衔是国会专门为他设立的,他也因此得以继续现役,不受退休年龄限制。
除了军事成就,杜威还一度涉足政坛。1900年,他曾以民主党人的身份竞选总统,但因多次失言而退出,转而支持麦金莱总统。
1917年1月16日,杜威在华盛顿去世,享年79岁。他的遗体起初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之后按照遗孀的请求移至华盛顿国家大教堂。
乔治·杜威的一生见证了美国海军从木壳舰时代向钢铁舰队的转型。他的军事才能与冷静果敢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然而,正如许多历史故事所昭示的那样,战争带来的是痛苦与牺牲。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战场上每一个人都渴望与家人团聚。愿未来人类能远离硝烟,和平共处,再无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