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大唐帝国的缔造者李世民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明君,此刻却孤独地躺在龙榻上,往日的辉煌仿佛已成过眼云烟。
这位传奇帝王的一生堪称完美:年轻时随父起兵,南征北战助李渊建立大唐;登基后勤政爱民,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可如今,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君主,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朝臣们暗中谋划新朝的未来。
唯一让太宗感到欣慰的是,太子李治每日必来问安,态度恭谨。然而这份慰藉很快就被一个意外发现击得粉碎。某日,正在侍奉汤药的武才人突然神色慌张地离开,随后太宗竟听到她与太子在殿外私语的声音。这个发现让病榻上的皇帝心如刀绞——自己尚在病中,太子竟做出如此不堪之事!
更令太宗痛心的是,这个不成器的太子正是他最信任的长孙无忌极力举荐的。愤怒之下,垂死的皇帝发出最后的怒吼:无忌误我!
这一切都要从三十多年前说起。隋末天下大乱时,年轻气盛的李世民与将门之后长孙无忌一见如故。在617年晋阳起兵时,年仅19岁的世民在无忌辅佐下迅速壮大势力。为巩固联盟,世民迎娶了无忌的妹妹,即后来的长孙皇后。
唐朝建立后,功高震主的秦王世民与太子建成的矛盾日益激化。626年,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力劝下,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最终登上帝位。登基后,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功臣之首,权倾朝野。
晚年的太宗却为储君之事忧心忡忡。长子承乾谋反被废,四子李泰亦因夺嫡被贬。在长孙无忌的坚持下,性格柔弱的九子李治被立为太子。无忌的算盘打得很精:一来李治孝顺仁厚,二来作为自己的外甥更易掌控。
然而李治与武才人的私情彻底粉碎了太宗的期望。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在悲愤中离世,至死都不知自己亲手缔造的帝国将迎来怎样戏剧性的转折。
李治继位后,看似懦弱的新君在武则天协助下,竟将权倾朝野的长孙一族连根拔起。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武则天的辅佐下,大唐国力更胜贞观时期。历史的发展,往往超出最精明政治家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