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有我修不好的装甲车!这句豪言壮语,是赵宗刚最常说的一句话。2017年,这位传奇老兵在退役仅半年后,接到部队首长的召唤电话,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地方企业开出的优厚待遇,重新穿上了军装。
在济南军区猛虎师装甲团,赵宗刚是个特殊的存在。虽然年龄比团领导还大,军衔却始终保持着士兵身份;仅有初中学历的他,却能熟练操作和维修15种不同类型的装甲装备。战友们都说,赵师傅有一双神耳——百米外就能预判故障类型,五十米内能听出故障部位,五米之内更是能在15秒内完成故障定位和排除。
2011年军区装备比武时,领导们特意安排了一场盲测。他们让赵宗刚蒙上眼睛,仅凭听觉检测三辆装甲车的故障。前两辆车,赵师傅仅用几分钟就准确找出了所有问题。但检测第三辆车时,他眉头紧锁,汗如雨下,最后坚定地说:报告,这辆车没有故障!原来这是领导特意安排的一辆完好车辆,就是想考验他的真本事。这次精彩表现,让他赢得了修理达人的美誉。
在国庆阅兵装备保障任务中,赵宗刚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专业素养。当所有人都认为装备已经检查无误时,他仅凭听诊器就拦下了4台即将启运的装甲车。面对厂方工程师的质疑,他立下军令状:如果检查无误,责任我来承担!最终,他提出的23条整改意见让专业工程师都心服口服,铁甲神医的称号从此传遍全军。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技术大拿的军旅生涯始于养猪场。1986年,18岁的农村青年赵宗刚怀揣军旅梦入伍,却被分配到装甲团的养猪场。他没有抱怨,而是把猪养得膘肥体壮,甚至在年底杀猪时因为不舍得而拒绝吃猪肉。后来他又辗转炊事班、保管员等12个岗位,在每个岗位都做到极致。
1993年的一次演习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时他驾驶的坦克突发故障熄火在战场上,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一个优秀修理员能保障全团战斗力,而优秀驾驶员只能保证一辆车的战力。从此,他主动申请调入修理连,开启了传奇的维修生涯。
面对复杂的装甲维修技术,仅有初中学历的赵宗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白天跟师傅学习,晚上自学到深夜,最终独创出看、摸、闻、听、问五步维修法。为了提升诊断精度,他创新性地将医用听诊器引入装备检修,这项创举填补了我军坦克发动机维修领域的多项空白。
在高原驻训期间,赵宗刚发明的气缸压力测试器成功解决了装甲装备的高原适应难题。据统计,他拥有4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得6次军队科技进步奖,执行重大保障任务20余次,排除故障3000多个,节约维修经费500余万元。
更难得的是,赵宗刚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他曾在20天内将一名零基础的战士培养成军区比武冠军,带出的500多名技术骨干中,有4人被誉为四大金刚。他还将20多本维修笔记整理成电子手册,供全军官兵学习参考。
服役期间,赵宗刚被授予一级军士长军衔——这个被称为兵王的最高士兵衔级,全军仅有百余人获得。2017年退役时,面对企业开出的高薪、住房、户口等优厚条件,他全部婉拒。当部队需要他时,他二话不说就回到了熟悉的维修车间。如今,这位铁甲神医依然奋战在装备保障一线,继续为强军事业培养着新一代技术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