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改变大唐命运的兄弟之争:玄武门之变始末
唐高祖李渊登基后,按照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将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然而这个决定却为日后的动荡埋下了伏笔。次子李世民在建国过程中战功赫赫,太原起兵的谋划、平定天下的征战,处处都有他的身影。相比之下,李建成虽为长子,军功却远不及弟弟。
当时的秦王府可谓人才济济: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运筹帷幄,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等猛将冲锋陷阵。这样强大的势力让太子李建成寝食难安。为削弱弟弟的力量,李建成联合四弟李元吉不断施展手段:先是离间李世民与父亲的关系,又设法调离秦王府的重要幕僚。程咬金被外放,房玄龄、杜如晦遭诬陷,秦王府的骨干力量被逐步瓦解。
转折发生在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大军压境。按照惯例应由李世民领兵,但李建成却推荐李元吉挂帅,意图进一步剥夺弟弟的兵权。此时秦王府仅剩八百亲兵,而东宫兵力超过两千,形势对李世民极为不利。
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他暗中收买了玄武门守将常何,在宫门设下埋伏。当李建成、李元吉行至玄武门时,发现异常正欲撤退,却被突然杀出的伏兵团团围住。混战中,李世民一箭射杀李建成,尉迟敬德随后追击射死李元吉。闻讯赶来的东宫将士见主子已死,顿时军心涣散。
事变后,尉迟敬德持剑入宫护驾,惊魂未定的李渊在宰相劝说下,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两个月后,李世民正式继位,开启了彪炳史册的贞观之治。这场兄弟阋墙的悲剧,最终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也为后世留下了关于权力与亲情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