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冬的山东宁阳县,一场震惊当地的处决在军用法场进行。11月21日这天,六名被控故意杀人罪的基层干部和民兵被执行枪决。当时这个判决获得广泛支持,民众都认为这是对恶性犯罪的正义审判。但谁也没想到,一年后一位关键证人的出现,竟让整个案件出现惊天逆转。
这起冤案的源头要追溯到一起草率处理的命案。当时调查过程漏洞百出,六名被告在严刑逼供下被迫认罪,最终含冤赴死。直到真相大白后,法院不得不公开承认:我们办错案了。
那么,这起冤案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情?六名基层干部为何会蒙受不白之冤?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决胜阶段,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但残余势力不甘失败,他们化整为零潜入山区,勾结地方恶势力伺机反扑。这些熟悉地形的匪徒给我方剿匪工作带来巨大困难,造成不少伤亡。
为肃清匪患,上级部署了清匪反霸专项行动。地方政府组织民兵队伍,配发武器装备,全力保卫群众安全。在匪患严重的宁阳县茂义庄,村支书吴玉东和供销社主任潘立振组建了12人的民兵队,由孔令仁担任队长。
吴玉东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剿匪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但身上还保留着旧社会的习气。他嗜酒如命,经常因酗酒被上级批评。为满足酒瘾并贴补家用,他偷偷开起了酿酒作坊。这种行为明显违反纪律,但他屡教不改。
后来吴玉东拉上潘立振、孔令仁合伙经营酒坊。生意刚有起色就再次被举报。三人被传讯时,讲义气的孔令仁主动揽下全部责任。警方念其初犯,仅处以30万旧币罚款了事。
为催缴罚款,稽查队长郭宗禄带人进村。傍晚时分,他们在村口遇见醉醺醺的吴玉东。郭队长婉拒了吴的邀请,坚持要赶回县城。谁知次日清晨,村民在村头发现了郭宗禄和两名警卫的尸体。
现场勘察显示,三名死者均遭枪击,郭队长身上还有捆绑痕迹。更蹊跷的是,他们的配枪全部失踪。孔令仁声称是土匪所为,但警方调查发现当晚村里根本没有匪情。
随着调查深入,矛头指向了孔令仁等人。有村民举报看见潘立振带着带血的刺刀回家。在严刑逼供下,潘立振最先招供,随后三人都被迫认罪。更巧合的是,警方根据举报,真的在村口水井里找到了失踪的枪支。
1950年7月,六名嫌疑人被判处死刑。就在大家以为案件尘埃落定时,1951年6月,落网的土匪纪端乾爆出惊人内幕。他指认真凶其实是匪首耿继武,为报复吴玉东等人设下的圈套。
原来案发当晚,耿继武一伙假扮执法人员,杀害了郭宗禄三人并栽赃嫁祸。他们不仅藏匿枪支,还收买村民作伪证。这个反转让办案人员震惊不已。经核实后,六名死者终获平反。
1953年,随着匪首宁益山的落网,这起冤案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这个血淋淋的教训,成为新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一个深刻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