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与左宗棠都曾担任过大学士,且皆为正一品高官。尽管共享同一头衔,他们在生前达到的最高官职并不完全相同。为便于理解,本文按他们各自的最高职务层级来做对照与梳理,并在细节处加以说明。
在品秩的层级里,四人都达到过正一品的大学士之职,从制度上讲“八学三殿三阁”的大学士都是正一品。但在同一品秩之中,地位仍有高低之分,排位从高到低通常依次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按照这一细分,李鸿章在四人中实际居于文华殿大学士的位置,是名副其实的位高权重者;其次是曾国藩的武英殿大学士;再下来是张之洞的体仁阁大学士;而左宗棠则落在东阁大学士的席位上,相对处于末位的地位序列。
在最高地方官职方面,四人之间也存在差异。曾国藩的最高地方官经历是直隶总督,这一职务在清代封疆大吏中名列前茅。李鸿章同样也曾担任过直隶总督,与曾国藩并列在最高层级之中。张之洞则曾经署理过两江总督,尽管只是代理并未得到正式任命,但其影响力与权势不可忽视。左宗棠也曾任过两江总督,属于仅次于直隶总督的另一位高阶封疆大吏。综合来看,地方任职的最高层级排序大致是李鸿章与曾国藩并列第一,其次是左宗棠,最后是张之洞。
把京官与地方官综合比较,李鸿章在四人中无疑具有最高的总体权势。他无论在京官的等级还是在地方总督的权力范围内,都处在领先地位。紧随其后的是曾国藩,他的京官地位略低于李鸿章,但在地方治理方面的影响力仍然强劲。左宗棠的京官职位虽不如张之洞,但在地方官职上往往高于张之洞;在晚清,地方总督的实际权力有时甚至超过一些大学士级的京官。至于张之洞,在两级官职的经历上都显得相对较弱,综合评价通常位列四人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