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国家,从历史上看,一直挺能折腾的,尤其在二战那会儿,靠着自己那套工业体系和人口基数,就能短时间内拉起一支上千万的军队,这事儿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回想一下,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拼命搞工业化,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是亚洲头号工业强国了。
钢铁产量那时候年年破纪录,1937年就达到580万吨,1940年更飙到680万吨,这些钢材直接用来造坦克、飞机和军舰。汽车产业也牛,丰田和日产的前身在那时候年产几万辆车,转眼间就能改成军用卡车和装甲车。造船能力更不用说,日本的船厂像川崎重工和三菱重工,一年能下水上百万吨的船只,二战期间直接转向建航母和驱逐舰,海军吨位一度冲到世界第三。
人口方面,日本本土那时有7000多万,适龄男性3000万出头,征兵制度特别严,18到45岁的男人都得服役,动员起来轻轻松松就能凑出几百万现役部队,外加预备役。1941年,日本陆军就有170万,海军50万,到1944年峰值时,总兵力超过700万,还不算那些殖民地的辅助部队。工业底子厚,动员速度快,日本从1937年全面侵华开始,到1945年投降,军队规模翻了好几倍,这靠的就是那套高效的战时经济体制,国家控制所有资源,工厂24小时运转,劳动力从民用到军用一刀切。
但日本对中国的那股子不服气劲儿,从头到尾都没消停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几千人就占了东北,之后步步紧逼,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线进攻中国,军队从几十万增到上百万,在中国战场上扔了200多万兵力。为什么这么执着?因为日本高层觉得中国弱,资源多,好欺负。像东条英机这种人,当首相时直接推动扩大战争,1941年还兼陆军大臣,硬是把日本拖进太平洋战场,对中国战场的投入从来没松懈过。日本人那时候宣传大东亚共荣圈,其实就是想吞并中国土地,抢资源养自己的工业机器。
日本的工业实力确实是底气来源,二战前,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出口纺织品、机械换回石油、铁矿这些原料。半导体和精密仪器起步早,电子管和光学设备领先全球,用在军用雷达和瞄准镜上。化工产业发达,合成橡胶产量1944年达到14万吨,弥补天然橡胶短缺,让轮胎和密封件不缺货。机床生产也强,数控的前身技术让工厂效率高,能快速复制武器。举个例子,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从设计到量产就几年时间,1940年投产后,一年能造上千架,靠的就是名古屋和东京的飞机厂。
动员潜力大,还因为日本的教育和宣传体系,从小学就灌输军国主义,年轻人一号召就上前线。1945年,日本甚至动员妇女和老人,组建国民义勇队,总人数据说能到2800万,虽然装备烂,但人数吓人。海军方面,造船厂从1930年代起就秘密扩建,1941年珍珠港袭击时,日本有10艘航母,吨位超过50万吨,这些船都是本土船厂敲出来的。陆军坦克,从九五式到 chi-ha 型,产量上千辆,短时间就能装备几个师。
日本对中国的不服,从来不是嘴上说说。1940年汪精卫政权成立,日本扶持伪政府,分裂中国,抢占华中和华南经济区,煤矿和铁矿直接运回本土炼钢。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在中国杀了2000多万中国人,南京大屠杀杀了30万,731部队做细菌实验,害死成千上万。这些事儿,日本高层从来不觉得亏心,反而觉得是扩张必要。直到1944年,日本在中国战场上还推进一号作战,攻占河南湖南,军队达50万,试图切断中国补给线。
日本的弱点其实大家都知道,就是资源全靠进口,石油80%从美国来,铁矿从澳洲和马来西亚。1941年美国禁运后,日本就慌了,袭击珍珠港抢东南亚油田。但这也埋下隐患,海战一输,补给线断,工业就瘫了。中途岛海战1942年,日本丢4艘航母,从此海军转守势。1943年所罗门群岛战役,日本损失上万兵力,飞机和船只补不上来。
即便这样,日本对中国还是硬扛。1944年,日本陆军在中国还有140万部队,海军在莱特湾海战中几乎全灭,但本土高层不肯让步。美军开始轰炸本土前,日本还幻想反攻。1944年11月,第一架B-29从塞班岛起飞轰炸东京,之后越来越猛。1945年3月东京大轰炸,一夜烧死10万,毁了半个城,日本工业区成废墟,工厂停产,动员能力直线掉。
日本高层像东条英机,1944年塞班岛丢了后下台,但继任者小矶国昭还是坚持打。冲绳战役1945年4月到6月,日本丢了10万兵力,本土门户大开。8月6日广岛原子弹,炸死7万,8月9日长崎又炸死4万,苏联同时出兵满洲,关东军崩盘。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才算停手。
为什么日本直到本土被打烂才服气?因为历史上,日本就这德行,江户时代闭关锁国,被美国黑船一逼就开门。明治维新后,学西方搞扩张,日俄战争赢了俄国,就觉得自己牛。甲午战争打败中国,抢台湾和赔款,养大工业。二战时,日本觉得中国内乱,好下手,抢了东北建满洲国,工业原料基地在那儿。直到美国原子弹砸下来,日本才认栽,因为本土第一次被外敌直接打,工业心腹之地毁了,军队补给没了。
战后,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军队解散,工业转向民用。麦克阿瑟占领下,日本宪法改了,放弃战争权。但日本对中国的那股子劲儿,没完全消。70年代中日建交,日本经济起飞,成世界第二,但历史问题总冒泡,像参拜靖国神社,首相小泉纯一郎2001到2006年连拜6次,里面供着东条英机这种战犯。中国抗议,日本表面道歉,但骨子里不认账。
现在日本人口1.2亿,国土37万平方公里,经济还是世界第四,工业强,钢铁产量1亿吨,汽车年产900万辆,半导体全球份额大。军费世界前十,自卫队25万,装备先进,能短时间扩到百万。但宪法限制,日本不能主动打仗。2014年安倍晋三改安保法,允许集体自卫,2022年国防预算破纪录,买F-35战机,建导弹基地。
对中国,日本表面合作,经济依赖大,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但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强硬,2012年国有化,派船巡逻。中国军力涨,日本不安,2023年国防白皮书说中国是最大威胁。历史教科书,日本淡化侵华,南京大屠杀写得含糊,年轻人不知道全貌。
日本的动员潜力还在,工业链完整,半导体、新材料领先,AI和机器人用在军工上,能快速转产无人机和导弹。人口老龄化,但技术补,自动化工厂多。万一冲突,日本能动员几百万,靠储备和盟友。但本土安全是底线,二战教训深,美国基地在冲绳,日本怕本土战火。
日本对中国的不服,根子在实力对比。二战时,日本工业碾压中国,现在中国工业总量世界第一,GDP超日本4倍,军费超日本5倍。日本低调了,但历史恩怨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日本跟美国站队,限制对华出口芯片设备。2024年,日本加入AUKUS技术支柱,针对中国。
日本要真服气,得本土疼过才行。二战就是例子,原子弹前,日本高层还想本土决战,动员全民玉碎。广岛长崎后,才投降。东条英机战后上绞架,1948年东京审判判他绞刑,因为发动战争罪。其他像近卫文麿,自杀避审。这些人推动动员,造成惨剧。
日本的教训是,武装千万大军容易,但本土不保,一切白搭。二战动员牛,但资源断供,工业瘫痪。中国现在强,日本不敢轻动。但历史告诉,服气不是嘴上,得实力说话。日本直到本土被原子弹砸,才对中国和盟国低头。未来,希望和平,别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