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曹操之所以能够崛起为最强的诸侯,离不开曹氏家族和夏侯氏等宗室的支持。夏侯渊,作为曹操的得力干将,早年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先后担任过骑都尉以及陈留、颍川两郡的太守。他在许多重要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参与了官渡之战、渭南之战等多场重大战斗,还曾多次平定叛乱。然而,最终他却死于定军山之战,被刘备麾下的名将黄忠一箭斩杀,这一事件直接促使刘备成功夺取了汉中之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夏侯渊死后,他的儿子夏侯霸对蜀汉产生了深深的仇恨,立誓要为父报仇雪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最终夏侯霸竟然选择了归降蜀汉。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了这个改变呢?
一
关于夏侯霸的出生年份,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公元219年,当夏侯霸得知父亲被黄忠斩杀的消息后,他愤怒不已,誓言要为父亲复仇。从此,夏侯霸心中积压着对蜀汉的仇恨。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并自立为魏帝,正式建立了曹魏政权。夏侯霸被封为偏将军,并被赐予了关内侯的爵位。
到了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始频繁北伐中原,给曹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蜀汉的进攻,魏国决定展开反击。公元230年,曹魏派遣曹真率军进入子午道,并任命夏侯霸为先锋。虽然黄忠已经去世,但夏侯霸依然对蜀汉充满恨意,他迅速带领军队推进到兴势围。然而,当蜀汉将领得知夏侯霸安营扎寨的消息后,误以为他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于是派兵前来进攻。尽管第一次单独作战时不利,夏侯霸仍保持冷静,他耐心防守,等待援军赶到,最终勉强保持住了阵地,虽然这次进攻并未取得什么显著成效。
二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这标志着蜀汉北伐的结束,而夏侯霸与蜀汉的直接交战机会也随之减少。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临终时,将太子曹芳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同年,曹芳即位后,大将军曹爽执掌朝政,他在排挤了司马懿后,开始重用夏侯玄和夏侯霸等宗室成员。到了公元244年,魏国任命夏侯霸为讨蜀护军、右将军,并派遣他屯驻陇西。此时,夏侯霸在西北地区与少数民族建立了较好的关系,获得了当地民族的支持。
同年,夏侯霸接替夏侯儒成为征蜀护军,负责驻守陇西地区。公元248年,凉州的胡人发动叛乱,姜维也趁机再次出兵北伐。为了防止蜀汉与胡人联手,郭淮派遣夏侯霸带领军队追击姜维,最终在沓中成功阻止了蜀胡联合。然而,就在夏侯霸在对抗蜀汉时立下战功的同时,魏国的政局却发生了巨变。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彻底改变了夏侯霸的命运。
三
公元249年,趁曹爽陪同曹芳前往高平陵的机会,司马懿发动政变,控制了都城洛阳。在这次政变中,曹爽被杀,曹魏宗室也遭到严重打击,许多重要将领,如夏侯玄,也被召回,导致曹魏的宗室力量受到重创。此时的夏侯霸意识到,曹魏的政权已经动荡不安,他若继续待下去,必将成为司马懿的下一个目标。为了保命,夏侯霸最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选择投降蜀汉。
蜀汉的后主刘禅得知夏侯霸投降的消息后,立即派人迎接他,还亲自安慰他说:“你父亲是战死沙场,而非我的先辈所杀。”刘禅甚至指出自己是夏侯氏的“外甥”,因为早在东汉末年,夏侯霸的堂妹曾嫁给张飞,后与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成为了刘禅的皇后。基于这些关系,夏侯霸在蜀汉得到了优待,他被封为车骑将军,这是三国时期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高位,体现了刘禅对夏侯霸的重视与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