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埃及文物部门在位于亚历山大附近的阿布基尔湾的地中海水域,成功打捞出了三件大型石刻雕像。这些雕像包括一尊破损的狮身人面像、一尊脖部和膝部断裂的人物雕像,还有一尊大理石雕像。
这则消息来自新华网的报道《埃及从地中海打捞起数件文物 包括狮身人面像等》,其中指出,断颈断膝的人物雕像属于托勒密时代,而大理石雕像则出自古罗马时代。而残缺的狮身人面像,考虑到金字塔前的那座狮身人面像已有4000年历史,因此可以推测,这尊石雕的年代大约也在4000年前。
不过,这样的历史叙述是否可靠呢?当我们看到类似的“考古成果”,不禁会觉得这好像是某种神奇的历史再现,也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中国人会质疑西方对于古埃及历史的叙述。
首先,海中打捞的文物常常令人感到惊奇。西方的考古奇迹之一,就是总能从大海中打捞出那些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往往能够验证西方历史叙事的正确性。古希腊的各种雕像和精美器具,古埃及的雕像也是如此。
令人费解的是,打捞文物的海域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区域,反而分布在不同的海域中,而且常常能在同一个区域发现不同时代的文物。例如,这次就发现了4000年前的狮身人面像、2000年前的托勒密时代雕像和古罗马时代的雕像。看来,古希腊和古埃及的文物似乎总爱藏在海里。
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的海底考古不再完全由西方专家主导,埃及自己也参与其中。尽管如此,打捞出的文物风格和过去的模式却依旧相似,还是在海底捞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
接下来,我们要谈到文物的保存状态。虽然海中打捞出古文物并不算难事,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这些文物在海底沉寂了几千年,却依然异常干净,这让人感到疑惑。难道是海水中有某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将文物保存得如此完好?或者是海中有某种特殊的保鲜机制?与此相比,我们在中国和东南亚海域打捞出的文物,表面上常常可以看到明显的海水侵蚀痕迹。
此次发现的雕像在海底待了至少2000年,但打捞出来时,依然显得干净如新。这种情形实在难以解释,因为根据常理,经过如此长时间的浸泡,文物表面应该会有明显的腐蚀或磨损。
再来谈谈雕刻技术的问题。西方考古学者发现的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物中,大多数都是石雕。那么,问题就在于这些雕刻究竟是如何完成的?例如,要在硬度极高的花岗岩或玄武岩上雕刻,就必须使用比石头硬度更高的工具。
但一个令人疑惑的地方是,尽管在埃及、希腊和罗马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雕像,但却几乎没有发现与这些雕像匹配的工具。就拿古埃及来说,虽然他们修建了巨大的金字塔,但至今没有找到能与之配套的工具。
这次打捞出来的三座大型石雕同样没有找到相关的工具。虽然工具可能很小,被海底的淤泥掩埋了,但我们应该注意,考古学已经进行了200多年,虽然有许多所谓的“重大发现”,但关于工具的发现却非常少,这显然不太符合常理。
最后,我们要谈一下如何判断文物的年代。新华网的报道中提到,三座石雕的年代分别是:一尊残缺的狮身人面像、一尊托勒密时代的断颈人物雕像,以及一尊古罗马时期的大理石雕像。对于狮身人面像,报道中没有明确给出年代,但其他两件文物的年代都已明确。
问题是,这些文物的年代是如何确定的呢?显然,由于这些雕像是在海底被发现的,没有土层可以进行科学测定,因此只能依靠雕像的风格来推测其年代。然而,单凭风格断定文物的年代并不可靠,尤其是在没有其他证据佐证的情况下。如果风格断代真的如此准确,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依据现代伪造的“古埃及风格”作品,断定它属于古埃及时代呢?
这种根据风格来判断年代的做法,其实与过去西方考古中很多案例类似。例如,在希腊一个小岛上发现的“断臂维纳斯”,考古学家仅凭其风格就断定它属于古希腊时期。类似的做法,能否真正准确地判断出文物的年代,仍然值得商榷。
总的来说,尽管这次埃及打捞出的三件石雕不是由西方学者主导发现的,但它们的考古方式与西方过去的做法非常相似,这让人难以避免产生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