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勋去世后,溥仪竟送给他一件历史上只有五个人获得过的“宝贝”
创始人
2025-09-30 14:01:51
0

张勋复辟清朝的事件,在中国现代史中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许多人对于这一历史事件都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不再细讲张勋复辟的过程,而是聚焦于两件事情:第一是“大势所趋”这句话的含义,第二是张勋去世后,溥仪究竟为他赐予了什么令人震惊的“宝贝”。

“大势所趋”这句成语出自宋代陈亮的《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原文是“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意思是说,社会的变化和历史的走向就像大江大河一样,无法被任何人阻挡。任何试图改变历史潮流的行为,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对于张勋来说,他的复辟行动显然与时代的潮流背道而驰,最终导致了失败。

尽管如此,张勋在清朝灭亡后依旧保持着浓厚的“清朝情结”。即使到了民国,他依然留着辫子,这种标志性发型成为他“不忘清朝”的象征。张勋在一次到京城的途中,曾被袁世凯的部下嘲笑其辫子,他愤怒地回应:“谁敢动我的辫子,我就和他同归于尽!”这一番话,充分显示了他对清朝的执着和愚忠。

1917年,张勋决心复辟清朝,尽管大势已去,社会变革的步伐不可阻挡,他依然不顾现实地尝试推翻民国政府,结果复辟失败,遭到彻底推翻。在逃亡中,他最终躲进了荷兰使馆,保住了性命。虽然失败,张勋的行为依然让人感到震撼。逃亡后,他先是前往天津,直到1923年9月,因病卧床,生命垂危。溥仪得知消息后,迅速派人前往天津慰问,并为他安排了名医进行治疗。

张勋临终时深感悔恨,他在床上痛苦地说道:“我辛亥年该死未死,丁巳年我当死未死,让我悔恨的是,我今日若死,不能报答皇帝的恩遇之万一!”这种话语,充分体现了他对溥仪的忠诚和他心中的悔恨。

然而,最终张勋于1923年9月12日去世,享年70岁。对于张勋复辟的行为,孙中山曾做出过评价。他认为,清朝的逊位是由大势所迫,而张勋的复辟则是“愚忠”的体现,叛国之罪应当受罚,但他对主的忠心也应当得到同情。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清朝在末期腐败,百姓生计困苦,但相比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清朝末期的社会动荡相对较少。许多人依旧怀念清朝时期的“太平”,因此在张勋去世后,一些对清朝抱有怀念之情的人,甚至为他守灵并举行了葬礼。更令人惊讶的是,溥仪为张勋的葬礼赐赠了三十多件宝物,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一件,是由溥仪特别赐予张勋的“忠武”谥号。这个谥号在历史上非常稀有,曾仅授予诸葛亮等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忠武”谥号的授予,似乎让张勋得到了某种历史的认同。诸葛亮因鞠躬尽瘁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杨遇春为西北边疆做出过卓越贡献,而塔吉布、邓绍良、李续宾等则是为了保卫大清帝国殉职。尽管这些人物的忠诚和贡献无可厚非,但张勋的复辟行为和“愚忠”的心态,却让他看起来像是一只试图拦住飞驰车轮的螳螂。尽管他的行动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但他对主的忠诚,依然让人感到些许同情。

张勋的复辟,终究是一个注定失败的历史事件,但也给我们留下了对“忠诚”与“愚忠”深刻的思考。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个人的意志往往显得微不足道,而那些背离时代潮流的行为,无论动机如何,最终只能迎来自我毁灭的结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埃... 就在最近,埃及文物部门在位于亚历山大附近的阿布基尔湾的地中海水域,成功打捞出了三件大型石刻雕像。这些...
原创 三... 首先,第一个叛将是曹豹。刘备刚刚进入徐州时,虽然他积极拉拢本土势力,比如糜家、陈氏家族等,但一些掌握...
原创 李... 灭李自成的不是后金,而是满清。后金是由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而满清则是皇太极建立的政权。虽然后金和满清...
红色烙印:一套文革瓷器的历史回... 红色烙印:一套文革瓷器的历史回响与价值解码 引言:紫色绒布上的时代印记 深紫色绒布如夜幕般铺陈,一套...
探索世界的孤独图书馆:书籍与星... 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图书馆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的存在。然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些图书馆远离尘嚣,静...
朗诵艺术赋能“老有所学” 沪上... 近日,在上海市社联“学会学术活动月”期间,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联合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举办了“...
原创 老... 黄忠、赵云和关羽,这三位三国时期的传奇老将,每一位都在自己的巅峰时期以非凡的武艺震惊了整个天下。然而...
原创 灌... 公元前177年,西汉丞相灌婴带领8.5万骑兵迎战匈奴,迅速迫使敌军溃败。然而,灌婴尚未完全凯旋,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