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年,匈奴的壶衍鞮单于因病去世,其同母弟虚闾权渠继位,成为新的单于,史称虚闾权渠单于。匈奴的王后被称为“颛渠阏氏”,而首位妃子则称为“大阏氏”,这两个称谓很可能指的是同一位女性。在这次兄弟更替的过程中,虚闾权渠单于也必须娶其兄壶衍鞮单于的妻子颛渠阏氏。然而,虚闾权渠单于对这种继承方式并不满意,于是决定另立他人的女儿为大阏氏,这一决定导致了与颛渠阏氏父亲左大且渠的关系破裂,双方因此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在匈奴面临严重内外困境时,虚闾权渠单于意识到,若不休养生息,将无法继续威胁汉朝。于是,他开始寻求与汉朝的和亲,然而左大且渠并不愿意看到虚闾权渠单于恢复强大,于是联合呼卢訾王,率领一万骑兵南下对抗汉朝的防线。
与此同时,大将军霍光临终前曾指示,加强边塞的防御,并调动五千骑兵分成三路出塞,迅速行动,捉拿了数十名匈奴人。匈奴军队饥肠辘辘,不敢前进。更有三骑因饥饿逃走,导致整个匈奴军队如惊弓之鸟,左大且渠只得撤退。匈奴的这一撤兵行动,不仅表明了虚闾权渠单于的军事困境,也凸显了匈奴在粮草和士气上的严重问题。
此时,匈奴的内部也不平静。由于长时间的战争与自然灾害,匈奴大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牛羊战马损失惨重,甚至到了人们只能吃树皮和草根的程度。为了生存,部落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大部落开始对小部落进行搜刮,小部落则掠夺牧民的财物,牧民不得不带着家眷逃入深山藏匿。
秋高气爽之际,匈奴的实力仍然无法恢复,虚闾权渠单于无力南下进攻汉朝。与此同时,匈奴内部的多个部落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混战,西嗕王带领数千族人逃向东边,试图避开匈奴与鲜卑的交界地带,但在瓯脱地区遭遇鲜卑人重创,最后不得不向汉朝投降。西域的局势同样风云变幻,车师王为躲避匈奴的威胁,将自己的军宿作为质子送往汉朝,而匈奴派人向车师施压,要求他们交出世子。
车师王的世子军宿母亲是焉耆公主,这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军宿为了躲避匈奴的迫害逃往焉耆,寻求外祖父的庇护。而老车师王在无奈之下只得更换世子,任命乌贵为新的车师王。然而,乌贵并未安稳治理,反而与匈奴结盟,联合匈奴骑兵拦截汉朝的使者,断绝了丝绸之路的北道。
在这一局势下,霍光派遣了范明友的亲信司马憙带领五千免刑人前往西域进行屯田,准备为攻打车师做准备。为了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宣帝派遣郑吉作为监军,郑吉虽官职不高,却熟悉西域的地理与风土人情,深得宣帝信任。霍光去世后的秋天,司马憙发兵一千五百,加上西域各国的兵力,共同攻破了车师的都城交河城。然而,车师王乌贵在逃入北部石城后,最终选择投降汉朝。
公元前67年,霍光去世一年后,虚闾权渠单于再次派遣左大将率万余骑兵攻击车师,汉军在司马憙的指挥下迅速北上进行营救。然而,由于匈奴骑兵过多,汉军只能撤入交河城守住城池。交河城地处台地,匈奴无法直接攻克,只得退兵。
在此期间,左大将在退兵时与郑吉对话,宣称“此地为单于所必争,万不容汉兵耕种。”然而,随着匈奴的不断骚扰,车师王乌贵最终带领兵力西逃至乌孙境内,避开了匈奴的压力。
为了解决车师之困,宣帝命令常惠率领一万骑兵从张掖和酒泉出发,最终将车师的人民迁移到渠犁,并立焉耆公主的外孙军宿为新的车师王。此举极大削弱了车师对汉朝的威胁,并成功避免了匈奴的干预。
此后,宣帝开始处理霍氏家族的问题,同时削弱了范明友的兵权,令司马憙失势,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而郑吉则因其出色表现被升任为卫司马,负责西域的丝绸之路南道。
在西域的变局中,匈奴的右地迎来了新的领导者——日逐王先贤掸,他决心从左地向右地过渡,并继续与车师、蒲类、卑陆等国进行控制和割裂,以求恢复匈奴的强大。然而,这些分割行动不仅使得匈奴陷入了西域的泥潭,也进一步加深了与汉朝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