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明知朱允炆软弱,为啥不传朱棣偏立他?
创始人
2025-09-30 05:34:05
0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朱元璋寄予重望的皇太子朱标,因病离世,终年三十八岁。

朱元璋心情沉重,迟疑了六个月,在洪武二十五年九月,选定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作为皇太孙。

他清楚明白,朱允炆年纪还小,而且性格温和,恐怕难以制伏蓝玉等众多功臣以及那些放纵的士兵和勇猛的将领。

为了给朱允炆铺路,他兴起了蓝玉案,大开杀戒。

但是,朱允炆最终没能守住皇位。朱元璋离世之后才过了四年,朱棣就领兵攻入南京,抢走了帝位。

这实在令人惊叹,朱重八才智超群,怎么在挑选后继者时会出现失误?

若是他一开始就选朱棣为继承人,没准还能保住朱允炆的命。

那么,朱元璋清楚朱允炆性格温和,为何还是选择他作为皇位接班人,而非能力更强的朱棣呢?

要明白这个议题,必须先考察一下,朱标离世后,朱元璋的继承人选有哪些可能。

选择一:次子秦王朱樉

《仪礼·丧服》里说:周之道,适子死则立适孙。

嫡长子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嫡长孙就是嫡长子的儿子。如果继承位置的人是嫡长子,那么在他离世之后,需要选择他的儿子来继承这个位置。

然而,历朝历代的帝王在太子夭折的情况下,孙子通常年纪尚幼,他们从实际出发,往往会在儿子中另选一位作为皇太子,而不是册立皇太孙。

对于朱元璋来说,朱标离世之后,由儿子们中选拔新的继承人,这是合乎情理的安排。

依照宗法嫡长子继承原则,朱标离世后,朱元璋的众多子嗣中,拥有继承资格的排行首位者,是排行第二的秦王朱樉,而非排行第四的朱棣。

可是,朱元璋一看到秦王朱樉,就直皱眉头。

秦王朱樉,是出了名的荒唐王爷。

他抵达封地西安后,便将朱元璋关于节俭的教诲置之脑后,开始大规模营建宫室。

向西番发起军事行动,在行军途中,他让人将怀有身孕的妇女捉到自己的官邸,造成众多配偶被拆散。

他又抓走三百余名七岁到十岁的孩童,女孩子留在宅邸,男孩子被全部去势,许多孩子因此丧命。

西安实施封锁期间,朱樉依然横行霸道。当地民众难以忍受,前往他的府邸申诉,他却派遣卫兵,当场击毙一名长者,同时将一百余人逮捕。

他对王府中的仆役,也颇为凶狠。府中的仆役若是有过失,依循规矩需被解往南京受罚,他担心自己的行径会败露于朱元璋面前,因而将这些人尽数处决。

他的王妃,朱元璋替他娶的,也被他关押了,而他本人却和第二位妻子天天寻欢作乐。

朱樉的所作所为,自然瞒不住朱元璋。

洪武二十四年,朱标前往陕西考察,首先目的是看西安是否适合作为明朝的新都城,其次要查明朱樉所做的不当之事。

朱樉本人,则被押到南京,等候朱标的调查结果。

倘若朱标不曾出面说情,朱樉或许要等很久才能重返领地。

然而,朱标旅途过度疲惫,抵达南京后便卧病不起,半年后最终病逝。

很难说,朱元璋有没有因为这件事,又给朱樉多记了一笔账。

后来,朱樉由于长期虐待下人,被3个老妇人下毒杀死。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为儿子感到难过,反而大声斥责,认为朱樉罪有应得。

那件事发生之际,朱允炆已经确立为皇太孙的身份,然而,这也让我们得以洞悉,朱元璋对朱樉的失望究竟达到了怎样一个深度。

但凡还有得选,朱元璋都不会立朱樉为继承人。

选择二:朱标的原配嫡子朱允熥

次子朱樉老早就上了朱元璋的黑名单,被朱元璋淘汰出局。

若朱元璋选立其他皇子为继承人,势必会引来广泛的质疑和议论,同时也会导致那些未被选中的皇子心生怨怼。

朱元璋的子孙们,个个都掌握着军队的指挥权,是各自领地的藩王。他期望他们能够担当起保卫国家的责任。

因此,朱元璋只能从朱标的儿子里选。

虽然不遵循以往多数帝王多立儿子而少立儿子的传统做法,但此举依照周朝典章,遵循嫡长子继承的规矩,也符合大明律法的规定。即便有人对此表示不以为然,也无可厚非。

在孙子的故事里,朱元璋面临两种可能,其一为朱标的正妻所生的儿子朱允熥,其二为朱标后来的妻子所生的儿子朱允炆。

他们两个都是朱标的嫡子,而朱允炆的年纪,大于朱允熥。

在这里,我需要先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

许多人都知晓商纣王与他的兄长微子启之间的故事。《吕氏春秋》记述,商纣王和微子启是同一位母亲所生,但他们的出生身份不同,母亲生微子启时地位较低,而生商纣王时已是正妻,所以商纣王是正妻所生的嫡子,微子启是妾所生的庶子。

许多人都认为,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在他出生时身份只是侧室,之后才被晋为正妻,所以朱允炆并非正妻所生。

这实际上,是对史书的误解。

首先,吕氏春秋称纣王与微子启系同母所生,此乃一家之论。史记则载他们为异母兄弟,微子启的母亲身份较低,纣王的生母乃正室夫人。

其次,吕氏春秋以纣王和微子启的嫡庶差异为例,作为反面说明,指出这种做法毫无根据,不如彻底取消嫡庶之别。

而且,这一事件发生在商代,而正妻长子继承制度、正妻庶出子女的区别的成熟,都是在商代之后的周代完成的。商代如何区分正妻与庶出子女,对于后来的封建帝国,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实际上,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中,李弘和李贤是在身为昭仪期间诞下的,而李显和李旦则是在身为皇后期间诞下的,然而他们成为太子的先后次序却是李弘、李贤、李显。

武则天在当昭仪时生的李弘,才是嫡长子。

所以,朱允炆的母亲既然已经被扶正,那么他就是朱标的嫡子了。

他和朱允熥的争议在于,原配嫡子和继室嫡子,谁的继承权在前。

相比朱允炆,朱允熥有2大劣势。

其一,年纪较小。

正妻和偏房所生的儿子,谁拥有优先继承权,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完全取决于朱元璋个人的决断。

而朱允熥的年纪小于朱允炆,且生母早亡,这就成了他的劣势了。

其二,外戚过于强势。

朱允熥的母亲,是明朝开过功臣常遇春的女儿。

朱允熥的舅公,是明朝当时风头最盛的大将蓝玉。

他的外戚家族,实在是太强势了。

而当时的朱元璋,正在极力降低外戚对明朝的影响。

他选择朱标原配去世后的文官之女吕氏作为新太子妃,吕氏没有兄弟,这一决定表明他意图削弱外戚势力。

他后来为朱允炆挑选皇太孙妃时,同样选中了出身于没落小官之家的女子,这又印证了那个观点。

由于朱允熥的母系亲属权势过于强大,这也成了他的阻碍,导致他未能当选。

选择三:朱标的继室长子朱允炆

在朱允熥被淘汰出局之后,朱元璋的选择,就只剩下朱允炆了。

朱允炆的母亲早已被扶正,他也是嫡子。

且他是朱标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

选他,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所有人都无话可说。

朱标离世后没多时,刘三吾就向朱元璋进言:皇孙是正宗嫡系,年纪尚轻,已登太子之位,天下人都瞩目着他。

意思是,请朱元璋尽快立嫡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安天下之心。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朱元璋向全国正式宣布,他的嫡孙允炆于九月十三日被确立为皇太孙,将继承祭祀上天与下界的职责,以此使百姓得以安宁,此事项需要告知所有臣民知晓。

朱允炆是明朝首位皇太孙,朱元璋离世后,他即位称帝。

然而,他最终还是输给了朱棣。

写在最后

分析朱元璋的皇位继承决策,可以明确朱棣在他生前,与帝位相距甚远。

他排行第四,前面有两位兄长,后面又有两个过继的侄子,无论怎么推算,继承大统的机会都不在他身上。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他的第二个儿子朱樉和第三个儿子朱棡,都相继离世,并且都死在了他的前面。

朱棣在朱元璋离世前,是所有在世的儿子中年龄最大的。

倘若朱元璋当时不册封朱允炆做皇太孙,朱棣便能够合情合理地成为储君。

只是到了那个时刻,朱元璋已是年老体衰,已经没有能力再选定继承人。

那么,你觉得朱元璋该不该改立朱棣为太子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在... 康熙皇帝能够享有长寿,归根结底与他养成的三个良好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每...
日本女星深田恭子性感写真!天使... 谈到日本著名女星深田恭子,大家肯定想起《神啊,请多给我一点时间》《下妻物语》《富豪刑事》《拂晓之街》...
原创 白... 白起和韩信,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人物之一。而且这两位英雄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白起被誉...
【活动回顾】童心英阅汇活动“F... 【活动回顾】 童心英阅汇活动 “Fun Africa●探秘非洲”主题周 11月16日上午,湖南省少年...
原创 刘... 成王败寇,这句话自古以来一直是历史的定律。许多失败者最终都会成为历史的牺牲品,遭遇惨痛的结局。然而,...
原创 历... 留侯张良字子房,公元前186年去世,河南郏县人,是汉初三杰之一。他的祖父和父亲,曾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
美女写真 | 秦岚,气质迷人 秦岚的美,是那种让人一眼便沉醉的气质型。她的写真里,一颦一笑都透着温婉与大气,仿佛岁月在她身上只留下...
原创 刘...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的传奇故事熠熠生辉,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在权力夹缝中悄悄崛起的家族。刘邦的...
原创 为... 这么说其实有些歧义。说李自成和张献忠面对明朝时表现得十分顽强,这是正确的。的确,自从崇祯初年张献忠和...
原创 日... 日俄战争被称为“第一次黄种人击败白种人”的事件,其背景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让白种人在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