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韩信,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人物之一。而且这两位英雄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白起被誉为“杀神”,一生从未尝败绩;韩信则被称为“兵仙”,也是常胜将军。两人最终的结局也非常相似,白起被秦王赐剑自杀,韩信则被吕后赐白绫自尽。那么,如果把这两位英雄进行对比,究竟谁更强一些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基本信息。白起是秦昭王时期的将领,他的主要战绩包括:在伊阙之战中,他打败了韩魏联军,击溃了24万敌军,虽然秦军兵力未有明确记载;而在长平之战中,白起指挥60万秦军对阵45万赵军,最终大获全胜,成功坑杀了45万赵军,也因此得到了“杀神”的称号。
韩信出生于公元前231年,而白起去世时已是26年前。韩信的主要战绩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他击败了章邯、董翳、司马欣等三位大将;又在灭魏破代之战中,韩信再次以“暗渡陈仓”的战术打败魏国和代国;背水一战时,他带领着几万新兵对抗赵国的20万精兵,最终取得胜利;他还在东进灭齐之战中,利用大水冲垮了敌军20万;垓下之战中,他指挥30万大军击败了项羽的10万余人。
从这些战绩来看,大家或许会觉得,韩信和白起究竟谁更强一些呢?从战绩和作战风格来看,韩信似乎更加胜过白起。首先,韩信的军事技术更为高超,尤其在通过战略和战术上的欺骗方面,他更擅长以少胜多、以弱敌强。
比如在背水一战中,韩信带的几乎都是未经训练的新兵,但他通过将兵力放在死地,激发了士兵们强烈的求生欲望。就这样,他用这些由萧何从关中拉来的新兵,成功击败了数倍于己的赵军。这种对战场的把控能力,实在令人惊叹。
与此相比,白起的大部分战争,都是依靠秦国的精锐军队。例如在长平之战中,他指挥60万秦军对阵45万赵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与韩信的背水一战还是有所不同。值得一提的是,韩信也有过以众击寡的记录,那就是垓下之战,但项羽是历史上的“BUG”,他一个人能完成“百人斩”,所以他并不算是正常的对手。
从战术风格来看,韩信无疑更加灵活。我们可以参考《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意思就是,打仗要省力省时,尽量避免粗暴的行为。而白起似乎非常喜欢坑杀俘虏,尤其是在战争中杀戮大量俘虏,这种做法在当时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但也埋下了一个大隐患——一旦让敌人知道你喜欢屠杀俘虏,以后再想让他们投降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如果说白起的坑杀俘虏是因为粮食匮乏的话,实际上韩信时期的粮食状况也并不比白起时代好多少。即使在西汉后期,皇帝连几匹白色的马都难以找到,说明那时的资源也相当紧张。但是,韩信面对俘虏时并没有选择屠杀,他处理这些俘虏的方式显然更加人道,也避免了留下更多的仇恨。
从这一点来看,敌人对韩信的投降意愿要远高于对白起的投降。因为对于白起来说,投降之后很可能就意味着死亡,而韩信则更能巧妙地处理俘虏,避免了这种局面。这也使得韩信在用兵方面更加灵活、游刃有余,仿佛像《庖丁解牛》中的厨师,用刀多年依然锋利,能够精准把握每一次切割。
相比之下,白起的战术风格就像一个粗暴的屠夫,遇到强硬的对手时,他就拿起锋利的刀猛力一砍,不顾一切地破开敌人的防线。这种方式虽然有时非常有效,但一旦遇到挑战,就可能会面临瓶颈。而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使没有了白起,大秦依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如果刘邦没有韩信的帮助,他独自面对项羽时,几乎每次都是被打得落荒而逃。
因此,从整体来看,韩信的军事才华和战术智慧,似乎要比白起更为突出,他能够以少胜多,且善于灵活运用兵法,这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而白起的军事风格虽然也非常出色,但相对较为单一,且过于依赖粗暴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