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龙傲,十分高兴能与大家一同探讨古代历史以及品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将目光投向三国时期,这段充满传奇和旺盛斗志的历史。特别是在这第 Forty Five 讲中,我们要讲述南北两大酒鬼的趣闻:一位是孔子的后代,另一位则在历史长河中鲜有记载,知之者寥寥。
在《三国演义》中,有不少著名将领因爱好饮酒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例如蜀汉五虎将中的张飞,魏国的猛将许褚,还有袁绍麾下的名将淳于琼等。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中提到的这些醉酒之人,大多是武将,真正热衷于美酒的文人却显得屈指可数。不过,事实却是,在当时的历程中,南北各有一位极为著名的酒鬼,其中一位正是孔子的后人。而另一位,虽鲜为人知,却同样饱含传奇色彩。他们对酒的热爱在《三国演义》中并未得到详细描绘,反而在其他历史文献中有记载。
提到北方的酒鬼,曹操帐下的文坛巨匠孔融便是个典范。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们可能已知,孔融是孔子正宗的后代,其生平轶事可谓众多,诸如“孔融让梨”一说,不仅为后人传颂,其文才和个性更是令他闻名。然而,尘世间鲜有人知的是,他是个颇具酒量的酒鬼。据历史资料描述,孔融对酒的嗜好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曹操曾严令禁酒,其他大多数人都是唯恐不及,生怕违背统帅的意令,然而孔融却毫不畏惧,公然表达了他对酒的倾爱。他甚至大胆地写下了一篇以“酒”为主题的文章,文字流畅且逻辑严密,语言中运用的典故也十分恰当,真可谓是瑰丽的文章之作。曹操看完他的作品,心中虽有愤懑,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压抑自己的怒火,默默忍受。
另一位与孔融几乎同时期的酒鬼则出现在南方,这位名叫郑泉的酒徒,史书记载他“性嗜酒”。不幸的是,郑泉的名字并未在《三国演义》中留下痕迹,使得后人对他的事迹知之甚少。郑泉不仅是一个热爱饮酒的人,他还有着一个充满诗意的梦想:希望能拥有一艘可以装载五百斛美酒的船,船两边放着他最喜欢的下酒小菜,这样他便可以随时随地畅快地享用美酒。他幻想着这些美酒不会减少,喝过的酒能自动补充,让他无忧无虑、尽情畅饮。他的五百斛美酒似乎能永远保持最佳饮用状态,正如几百年后李白那种对饮酒的浪漫情怀如出一辙。
郑泉的一生几乎都是与酒为伴,连他的临终遗言也渗透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他说:“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年后化而为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像他这样,不仅活着时就极力享受美酒,而且临终前也要留下这样美丽幻想的人可谓稀有。假如说对酒的热爱是寻常之事,那么像他那样对于酒的执念与梦想,无疑是独特而罕见的。
或许因《三国演义》描绘的场景过于壮观、波澜壮阔,亦或是罗贯中更关注于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致使北方的孔融与南方的郑泉这两位酒鬼在小说中未能得到更多的描述。然而,他们的故事却在历史的缝隙中闪烁,成为那个时代一段有趣而富有人情味的注脚。希望在未来的探讨中,我们能继续挖掘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趣事,让古代的智慧与情感重新焕发生机。
(资料来源于《笑林》与《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