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史腾,亦称内史胜,是战国后期秦国的一位重要将领,生卒年无确切记载。他在秦王政的年代担任内史,其名为腾,具体的姓氏并未明确流传。公元前230年,内史腾应赵政之命,带兵前往攻打韩国。在这场战斗中,他以高超的军事策略取得了显著胜利,成功击败了敌军,甚至捕获了韩国的国王韩安。此战役后,内史腾将韩国的全部土地划归秦国,并在这些领土上设立了颍川郡,管理区划涵盖如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的广大区域,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秦国的疆域。
王翦,生卒年同样没有确凿的记载,故其具体的生活年代仍是一桩悬念。他来自频阳东乡,今属陕西省富平东北部,是战国时期受人尊敬的秦国名将和杰出的军事统帅。王翦自幼对军事产生浓厚兴趣,常常伴随在秦王嬴政身边,学习军事策略和战术。在他的指挥下,秦军成功攻克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同时也扫荡了三晋地区的敌对势力。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乘胜追击,取得了对项燕的重大胜利,直接导致了楚国的灭亡。他与儿子王贲联手,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白起、李牧和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深远地影响了战国时期的历史进程。
王贲,生卒年同样不明,来自与父亲王翦相同的频阳东乡 ,是秦国的著名将领,以及“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的儿子。在秦国灭六国的战争中,王贲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挥秦军先后攻克了魏、燕和齐三国,凭借其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出色的战斗表现,被封为通武侯,为秦国的统一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蒙武,生卒约在公元前219年之间,是著名将领蒙骜之子,同时也是蒙恬和蒙毅的父亲。作为秦国的将领,蒙武在战国时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公元前224年,蒙武被任命为副将,随同王翦指挥军队攻打楚国。他在这场战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大败楚军,并斩杀了楚国名将项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次与王翦联手攻打楚国,凭借着出色的布局与谋略击败楚军,俘获楚王负刍,最终为秦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后关于他的事迹则鲜有记录,似乎他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蒙恬,出身于军事家世家,自幼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知识与经验,胸怀沉重的责任感与雄心壮志。公元前221年,他被封为将军,参与攻破齐国,因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而被任命为内史,受到秦始皇的深厚宠信。他与弟弟蒙毅并肩作战,共同被称为“忠信”的代表。秦国统一后,蒙恬积极派遣三十万大军向北进攻匈奴,旨在保护国家安全。他在收复河南地区(现今内蒙古河套南部及鄂尔多斯市附近)过程中,修建了万里长城及疆域宽广的九州直道,成功改善了国内的运输与交通状况,展现了其不凡的治国理政能力与军事领导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