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偷”文化“偷”上瘾了,三天两头的是要搞点事情,让大家注意一下它最近作了什么妖。
作为和韩国隔海相望的我国,可是倒了大霉,天天要被这个邻居拿出来秀秀。学学我们也就算了,人家连吃带拿还不够,最后锅都想给你顺走。
最近,韩国人又看上了我们的成语,在韩剧中可是大秀自己对成语了解的程度。什么“近墨者黑”、“欲速则不达”,人家怕观众看不懂,还贴心地在下面标注了每个成语的意思。
近墨者黑:接近坏人可以令人变坏。
欲速则不达:违背规律,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你别说,这编剧还真挺了解的。不过,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使用成语了。韩国军队就把“见敌必坠”。“枕戈待旦”这两个当成是他们的口号。
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曾将书写了“上善若水”的书法作品送给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
汉字对韩国人的影响之深,还要从汉朝说起。当时,汉朝在朝鲜半岛还实行了郡县制,汉字也随之传播过去,成为了他们主要使用的文字。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末,受到日本的影响,韩国才开始想要摆脱汉字文化圈。
尽管韩国人一直想摆脱使用汉字,但是一直也都没能如愿。朝鲜文字和汉字混用的情况一直到了上世纪60年代才算基本终结。
这汉字在被韩国彻底废除了三十年之后,有韩国人就发现了大问题。他们对韩国的本科毕业生做了个汉字能力测试,这一测不得了了,这些人的平均得分只有29.5分,也就是我们学前班的水平吧。
要知道韩国的表音文字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的汉语拼音,相同的读音就可能有很多汉字,这让韩国人只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判断这个字是什么。
这也导致了一个情况,如果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都用朝鲜文字来标识的话,估计韩国遍地都是叫“张三”、“李四”的。
不过话说回来,韩国人有时候也挺矛盾的,一边嚷嚷着要去汉字化,扬言要把文化和价值都要脱离汉字文化圈,一边又离不开汉字文化,怎么不算又当又立呢。
每到年末的时候,韩国都会评选出来一个“年度成语”来形容韩国这一年的社会情况。不过韩国人的创造能力也是挺厉害,这不知道拿什么成语可以形容,人家还会自己创造。
我们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到了韩国就令人家简化成了“君舟民水”,“集腋成裘”也让他们改成了更简单易懂的“露积成海”。“对牛弹琴”他们理解不了就给改成“牛耳读经”。
这次韩国人在韩剧中使用汉语,一下子就引发了网友们的冷嘲热讽。倒也不奇怪,毕竟韩国人一贯是看上了啥,使用过后就说是他们的。
这不就有浙江的网友好奇,韩国人这次盯上了成语,下一次是不是就要说诗词是他们的了,估计连李白和杜甫都逃不脱变成韩国人的命运。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早就想到了有这一天,对韩国爱“偷”的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
不过也有网友看的很开,表示:本来韩国的成语和很多文化都是我们的,也谈不上偷这么一说,只是它不是我们的地方而已。
网友们为啥对韩国用我们的文化这么抵触,反而对同样使用我们文化的日本这么宽容,说到底都是韩国人自己“作”出来的。
在韩国人的眼里,什么都是他们的。在韩国日益膨胀的“文化自信”中,描绘成黄河文化被描绘成是他们所滋养出的,“端午节”、“春节”也被他们说成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更令人觉得离谱的是,“四大发明”他们也想将其占为己有。
韩国人似乎是看上了一个羊,使劲薅。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韩国已经“偷”走了近600个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说,他们看上我们什么东西就要拿去申遗。
韩国人可能从水浒传里的“李逵和李鬼”中学到了精髓,处处是“汉化”还偏偏要说是“韩化”。他们又想让别的国家觉得他们是“文化强国”,又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文化,只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塞到“韩化”的壳子里。
就在今年年初,韩国就有一位作家说出了极其荒谬的言论,人家声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创造的,是历史记录有误,把大家都误导了。
其实早在2006年,韩国就有人这么认为了。这么多年韩国人还一直坚持着这种想法,还给很多韩国民众造成了这样的误解。
有韩国网民就认为,是这些所谓的专家、教授告诉了他们正确的历史。
也有韩国网民说:既然我们的史书使用汉字书写的,那汉字就是我们的文字,韩语只是阅读汉字的拼音字母。
还有韩国网友让韩国学者改韩国历史的。
韩国人的“自信”已经到了一种疯魔化的程度,究其根本还是对自己文化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因为曾是我国的附属国,文化也大差不差,成了现在韩国心中过不去的坎。
韩国想借世博会的机会,向全世界宣传他们“偷”来的文化,没成想没给他们这个机会。要我说,韩国人还是好好研究研究自己的泡菜如何做出创新,别再一边说着泡菜是自己的,还每年偷偷进口我们山东产的辣白菜了。
现在我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传统文化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在大家面前。我们要多宣传、多发扬传统文化,让全世界看到我们的文化瑰宝。
“偷”注定是上不了台面的,想要被人尊重,韩国人还是要先学会谦虚行事。狂妄自大,终究是不成气候。
1羊城派,2025.03.13,韩国作家称“汉字由韩国人创造”,叕想“抢”中国传统文化?丨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