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晚清时期的重要重臣,而左宗棠则是同朝的著名将领。两人同处朝堂,关系并无明显冲突,平时也鲜少发生正面争执。然而,有一次,这两位权倾朝野的老臣竟然在朝堂之上公开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当着众多文武百官和慈禧太后的面,彻底撕破了脸。
李鸿章冷哼一声,语气轻蔑地说道:“咱们天朝上国疆域辽阔,土地丰富。新疆这块地方又穷又偏远,根本没有什么实质价值。即使丢了,也不算什么大损失!”他的态度显得极为漠然,仿佛新疆的归属不过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左宗棠闻言,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愤怒地指责李鸿章:“新疆的面积达166万平方公里,几乎占了大清领土的十分之一,这么大一块地盘就这样轻易放弃?你这未免太慷慨了!”他的声音激烈,言辞间充满了不满与愤怒。
究竟在百年前,为何新疆这片自古以来属于大清的领土,险些被朝廷抛弃?李鸿章为何主张放弃这块土地?而最终左宗棠又是怎样逆转局势,成功保卫了新疆?让我们慢慢理清这段历史。
新疆,古称“西域”,这个名字在许多古装剧中频频出现。自汉武帝时期征服西域,霍去病一战封狼居胥,打进伊犁后,西域便成为了中国版图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百年来,这片边疆土地历经无数次战争与纷争,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文明交锋不断,胜负交替,形势复杂。
到了唐朝末年,中央政权衰弱,无力控制边疆。自唐朝之后,宋、辽、金几代朝代都未能真正掌控西域。甚至在大明盛世时期,西域仍未全部收复。直到满清统治时期,丢失近千年的西域领土才得以彻底恢复。
起初,西域的准噶尔部落名义上臣服于大清,实则暗藏叛意,多次发动进攻。康熙帝时期,满清开始了对准噶尔的战争,康熙帝数次亲征,并最终击败了准噶尔领袖噶尔丹,将其斩杀。尽管如此,准噶尔族仍不服管辖,西域局势依然动荡不安。
康熙之后,雍正帝继位,继续南征北战,著名将领年羹尧在西北大破准噶尔和叛军罗卜藏丹津,取得显著战果。雍正死后,乾隆大帝接续前朝遗志,调动全国军力,大举出兵西域,成功消灭了准噶尔国,使其由一个独立国家沦为清朝的一个地区,彻底收复了西域。乾隆还特别赐名这片土地“新疆”,意指它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康雍乾三朝,除了应对准噶尔叛乱,沙皇俄国也频频插手,扶持西域各族反清势力,挑拨离间,试图分裂大清。康熙和雍正两位英明武帝对此态度坚决,多次派兵抵御沙俄,边境对峙局面紧张,但沙俄始终未能从满清手中夺得实质利益。
然而进入清末,清政府衰弱,无法有效控制边疆。沙俄趁机再度兴风作浪,扶持新疆叛军,妄图吞并这片土地。面对沙俄的威胁,清廷只能在动武与议和之间做出选择。政府首选是出兵抗敌,但此提议遭到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反对。
自鸦片战争后,列强轮番侵蚀中国,清朝军事实力大不如前。李鸿章认为,当前应优先保住经济富裕且战略重要的台湾和东南沿海,稳固海防。新疆远在西北,且经济不发达,可以暂时放弃,待时机成熟后再图收复。
左宗棠则坚持寸土不让,强烈反对放弃新疆的提议。他愤怒地在朝堂上公开指责李鸿章,斥责其“丧权辱国”,并且详细介绍新疆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保住新疆是保障西北安全、乃至京师安稳的关键。最终,他向慈禧太后极力进言,请求派自己带兵征讨沙俄与叛军。
慈禧表面答应,但冷酷无情地告诉左宗棠:“你要收复新疆可以,但朝廷只拨给你五百万两军饷,剩下的自己想办法凑。”显然,慈禧并不关心国家领土的得失,她只顾着筹备自己的寿辰,根本无心操心边疆“吃力不讨好”的战事。她陪葬的那颗夜明珠价值上千万两银子,收复新疆却连半颗珠子的价值都不及。
左宗棠虽然心中凄凉,却也松了口气,因为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年过六旬的他毫不犹豫,跪地叩头,接过圣旨,决心赴险一搏。李鸿章则在一旁冷眼旁观,未发一言。
然而,上阵号角吹响前,左宗棠面临最大难题——军费。虽然获准出兵,但慈禧所说的五百万两银子不过是一纸空文。俗话说,“行军者,粮草先行”,没有充足军饷,怎能带领数万将士开战?
左宗棠一向清廉自持,自己根本拿不出这笔巨款。正当他进退维谷时,昔日好友、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前来相助。胡雪岩拜见左宗棠,表达敬意,慷慨解囊,先行赠送一笔银票解燃眉之急,并承诺继续筹措资金。
胡雪岩虽有商界名气,但资金有限,便拿出自己信用担保,从各方借款,最终帮左宗棠筹集到1870万两白银军费。虽远未宽裕,却也足够展开行动。临行之际,左宗棠目光坚定,深深鞠躬谢恩,誓言“带着棺材上战场”,宁死不退,誓要击退沙俄,保卫祖国疆土。
1875年,左宗棠率领清军浩浩荡荡挺进新疆。身披战甲的他亲自上阵,猛攻叛军,首战告捷,军心大振。不到两年时间,清军便基本剿灭了叛军势力,大部分被叛军占领的领土重归大清。
至1878年,除了伊犁河谷被沙俄军队控制外,新疆大部已回归清朝版图。面对沙俄直接占领的伊犁,左宗棠有所犹豫,担心与列强开战过于复杂,遂上书朝廷请求决策是继续武力收复还是谈判解决。
当时沙俄大部分兵力被牵制在欧洲战线,无法与大清展开全面战争。清政府也倾向和平解决,双方展开谈判。沙俄为避免两线作战的危险,主动同意割让被占领地,以900万卢布的价格归还新疆。虽然开价高昂,但清政府已极为满意。
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首次对列强取得胜利的标志。新疆的收复,为后来的民国及新中国守护了宝贵土地。年逾六十的左宗棠,怀抱忠诚与担当,誓死守卫疆土,展现了无比的爱国精神。
可以说,若非左宗棠坚持到底,清朝腐败官僚或许早已在李鸿章等人的主张下,轻易割让新疆,导致中国失去对这片西北边疆的统治权。左宗棠当之无愧地被尊为“左公千古”,其精神为后世铭记。
这段历史也警醒我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任何妄图觊觎领土的行为,都必须坚决抵制与反击。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左宗棠:心忧天下,收“疆”安民》——徐新
中国知网《中医药堂传奇第三十九回 左宗棠临危收新疆 胡雪岩仗义司后勤》——花永刚、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