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炎实行“两税法”,增加唐朝财政收入,为何却被赐死?
创始人
2025-09-24 11:33:43
0

780年,唐朝实施了一项极具历史意义的税收改革,这就是著名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唐朝采用的是租庸调制。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原有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严重的混乱。面对这种局面,唐德宗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决定推行“两税法”。这一改革不仅显著提升了唐朝的财政收入,也对后世的税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杨炎最终却死于非命,被赐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理财能手

杨炎出生在陕西凤翔的一个世代忠诚且深受朝廷褒奖的家庭,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孝著三代,门树六阙,古未有也”,堪称忠孝之家。他从小聪颖过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他不仅容貌俊朗,“美须眉,风骨峻峙,文藻雄丽”,更凭借出色的才学与气度,得到了宰相元载的提携,因此仕途顺利,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书。

然而,唐代元载因一系列丑闻被赐死,杨炎也未能幸免,曾一度被降职为道州司马,陷入低谷。直到779年,唐德宗即位,杨炎在宰相崔佑甫的推荐下,重返政坛,并最终晋升为宰相。他通过改革极大改善了当时的财政状况,首先整顿了赋税流入皇帝内库的问题,明确了国库与皇帝内库的界限。此外,杨炎还解决了川蜀地区的困局,并推行了“两税法”,这一改革极大地增加了唐朝的财政收入,开始使得财政大权重新归于中央朝廷,彻底扭转了财政困境。

二、心胸狭隘

杨炎的政绩让他获得了朝中和百姓的广泛赞誉,“炎救时之弊,颇有嘉声”,在政坛上声名鹊起。然而,杨炎也有着心胸狭隘的一面。他曾受元载的提拔,元载的死让他失去了不少权力,甚至遭到贬谪。因此,当他重获权力后,他心中积压的怨气开始爆发,特别是对那些曾经攻击过元载的人,他展开了报复行动。

其中,最为突出的报复对象便是刘晏。刘晏自幼才华出众,年仅八岁便被唐玄宗任命为太子正字,誉为“神童”,在唐肃宗时期负责全国财政并进行一系列改革,尤其在唐代宗时期,他在榷盐法、漕运、常平法等领域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因为元载之死,刘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杨炎对其极为忌惮,甚至不断诬陷和攻击刘晏。最终,唐德宗听信了杨炎的谗言,下令将刘晏处决,“中使就忠州缢杀之”。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愤慨,大家普遍认为刘晏死于冤屈,“天下冤之”。

三、自食恶果

刘晏的死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向朝廷上书,质疑杀害刘晏的罪行,并严词指责朝廷。杨炎感到极度恐慌,便派遣心腹使者去各地藩镇,试图解释称,杀刘晏实则是“上自恶之,非他过也”,希望能够推卸责任。然而,这一举动反而引起了唐德宗的警觉。有密报指出,杨炎派遣五名使者到各地藩镇,试图将杀刘晏的责任推给上级,实际上是为了掩盖自己参与其中的事实。这使得唐德宗心生怒意,虽然未立即对杨炎动手,但心中的不满已经显现。与此同时,唐德宗任命卢杞为新的宰相。

卢杞性格平庸,且外貌丑陋,杨炎对他心生厌恶,甚至拒绝与其共进政务,二人关系因此逐渐紧张。最终,781年,卢杞通过不断攻讦,使得杨炎失去了宰相之职。卢杞紧接着又指控杨炎在曲江建立庙宇,暗示其心怀异志。到了同年10月,杨炎被再次贬为崖州(今海南三亚)司马。就在杨炎距离崖州还有百里之遥时,他突然收到一份诏书,告知他与刘晏的结局相同,被命令“缢杀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11月氧化锆陶瓷管,... 在工业制造与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氧化锆陶瓷凭借其卓越的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成为锂电、半导...
原创 明... 关于明朝于谦后代的命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尽管在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即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上帝位...
上海银元古玩字画瓷器等回收服务... 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对于银元古玩回收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当您在网上搜索“上海银元古玩回收”时,会出...
原创 蒋...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在进行第五次北伐时因病去世。根据他的遗命,留府长史蒋琬接替他执...
原创 韩... 说来有点讽刺,韩国竟然把中国排在了日本前面。 看到这个消息时,大家应该都会有点困惑吧?我自己也是第一...
世界名著《阿Q正传》文学鉴赏 绍兴未庄的灰墙黛瓦间,总游荡着那个拖着细辫子的身影。他摸着癞疮疤上的新伤,嘴里嘟囔着“儿子打老子”,...
推进新时代徽州文化建设 进入新时代,徽州文化在保护与发展中焕发新生,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实践成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格林纳达国际快递食品茶叶试剂 这是(这是V:(shanghaihongao))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格林纳达作为一个位于加...
原创 1... 1982年,曾经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宋希濂在美国接受采访时,面对外国记者的提问,他毫不避讳地说道:“毛...
原创 窦... 汉朝的窦太后原名窦漪房,是汉文帝的皇后。她最初是汉高祖刘邦的宫女,刘邦去世后,吕后开始把宫女们遣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