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子史前推理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
按当前国内主流学派的观点,中国冶铁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早期。对于这一结论,还有没有更早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考古发现。
01
铜渣惊现“铁块”,
古蜀人或先于秦人炼铁?
2024年,洪雅县高庙镇丛林村小地名曾田坝.泥沟,挖天然气管道掩埋沟,在该区域冶铜遗址上挖出一条宽、深均在两米左右的大沟,从地面到沟底全是铜渣,冶铜遗址底部的铜渣,被挖出来放到了最上面。在这些铜渣堆中,发现3块已经锈得和泥土混合在一起的铁块,其中一块,铁锈中镶嵌了一块铜渣,铜渣与铁块牢牢的结合在一起。随后,原西藏地震局朱荃局长考察该遗址,得知在冶铜遗址上发现铁这一信息后高度重视,提出这几块铁标本,极具科研价值。
朱荃局长考察发现铁块的冶铜遗址
发现铁块的地点,位于洪雅县高庙镇丛林村三组曾田坝.泥沟。经纬度:经度103°12'22.13",纬度29°35'53.46"。海拔1011米。发现铁块的冶铜遗址,铜渣散布面积约200平方米,堆积厚度约2米。遗址上是丛林村村民李明秀家的茶叶地。天然气管道安装好后,大沟已经用裹满泥土的铜渣回填,至此,捡到铁块的场景和文化层已经不复存在。
天然气管道从丛林岗冶铜遗址上穿过
从发现的铁块形状看,很有可能是用于冶铜的某种工具的一部分。在丛林岗冶铜遗址,除了找到铁块,还有大量石制风管上排列整齐的制作雕刻痕迹。铁比铜硬,因此,这些刻痕很有可能是铁制工具在制作风管时留下的。冶炼炉风管的发明使用,能使冶炼炉内温度达到炼铁所需的温度,这在技术上为炼铁创造了必备条件,这说明远古时期的丛林岗区域,除了炼铜,很有可能还在炼铁。
丛林岗区域冶铜遗址上发现的
镶嵌有铜渣的铁块
02
古蜀技术:冶炼炉风管
或改写中国冶铁史?
在丛林岗区域,除了有铜矿,还有大量铁矿,铜矿与铁矿甚至有伴生的可能。古人在炼铜时,用铁矿石进行试验,有可能炼出铁来。如果判明丛林岗冶铜遗址年代,就能间接判明洪雅炼铁的最早年代。
丛林岗冶铜遗址出土
留有制作雕刻痕迹的风管残件
巴蜀开始有系统性文字记录是在秦吞并巴蜀之后,秦统一文字,强硬的终止了其他族群自创文字的使用。丛林岗冶铜遗址的形成年代,民间无传说,古籍无记载,从这一点看,丛林岗冶铜遗址早于秦吞并巴蜀,这也间接佐证了洪雅炼铁,至少早于秦吞并巴蜀这一时间节点,即公元前316年。
古蜀人炼铁的想象场景(AI图)
03
秦朝之前中国已炼铁?
铁块“复活”古蜀“工业革命”
丛林岗炼铁,是古蜀人炼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学界普遍认为,炼铜所需的温度比炼铁低,因此中华民族先发明炼铜,后发明炼铁。然而,人们似乎忽视了人类发明工具的能力,比如丛林岗冶铜遗址上发现的冶炼炉风管,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仅有铜是铸造不出三星堆青铜器的。从能源采集到开矿冶铜,再到铸造青铜器,铁制工具的使用,一定参与到其中的某一环节,只是铁比铜更容易氧化降解,很难被人们发现。古蜀大地上炼铜炼铁谁早谁迟,又或几乎同时,这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据,从这点上来说,丛林岗冶铜遗址发现铁,意义重大且极具科研价值。
END
翔子史前推理
【版权声明】
排版| 德之佑文化
图片| 翔子史前推理师
文字| 翔子史前推理师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