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的历史总感觉不对劲?
创始人
2025-09-24 11:04:05
0

唐镇墓兽

来源

很敏锐嘛。

事实上,你的感觉是对的——中华文明的创始人,是周公旦

他创造的,是“血缘宗法体系”。

核心是血缘,纽带是周礼。

血缘是团结自己人的理由;周礼是区分外人的工具。

依靠这种文明体系,周王朝得以“分封天下、持续扩张”。

周的分封,是把“不属于自己的土地”分封出去,然后让家族成员去开拓——有赢的有输的,输的就死。

无所谓。

赢的,会将其胜利果实纳入到周王朝体系内。

01

一个强大的文明

要具备两个特质

1、在失败后仍旧坚持——不垮掉,不分崩离析,仍旧坚持住;

2、在胜利后,有效的消化胜利果实。

大航海时代的西方,在基督组织下,也有这样的特质。

这就是“文明”。

人,具备3个特点:

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都不思考;

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因利益、共识、惯性而行动;

所有人,内心都具备“善”和“恶”的因素。

所有强大的文明体系(周公旦体系,基督体系)和弱小的文明体系(某教体系、阿三体系、儒家体系)都是从这几点出发而构筑。

当然,还要考虑生产力、地理、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等因素

02

文明的发展和兴盛

周公旦文明体系中讲究的“血缘和礼仪”,其好处是很多的:

第一,它给了“本来想要团结”的人一个“团结在一起”的理由。

是的,这个体系并不是强行团结人群——而是人群本来就想团结在一起,就需要团结在一起。

但是在周公旦构筑这个体系之前,他们缺乏团结的理由,时常会因为各种小事而冲突,而争执,无法退让。

(反例子:南明那些人,有团结的理由,有共同的敌人,但就是要内斗,坚决就是不团结,最后全被杀光——这就是“组织体系崩溃”的结果)

另外,周公旦的体系,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大的理由,让大家可以放弃小的冲突和争执——而不会被嘲笑,不会因此而被周围人视作软弱,加以攻击。

第二,礼仪,有“降低内部冲突导致的无谓消耗”的作用。

用礼仪来区分上下——虽然某些时候会有问题,但有问题的区分也是区分,可以有效避免内部的冲突,然后把矛盾引向外部。

第三,这一文明体系提供的种种要素,可以让人们“在追求利益的时候不自觉就想到,不自觉就使用”。

所谓“显诸仁藏诸用,百姓日用而不知”。

在周公旦构筑的文明平台上,有了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有了天下一统,有了汉武开疆。

周公旦文明的巅峰,就是汉武时期。

然而,任何文明都有其发展期、巅峰期、下滑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我们的文明,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多方面的问题。

03

文明下滑的原因和过程

首先,分封制失去了力量,中华文明不能继续以该形式向外开拓了。

然后,它在内部也开始遭受攻击——来自于自身的平台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学说、各种技术”。

是不是很有趣?

强大的文明,必然能促进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但是这种发展,持续到一定阶段后,却会反过来侵蚀平台本身,瓦解平台的组织度。

这就是所谓“知识的诅咒”。

这种诅咒,在我们的文明中诞生了一种糟糕的产物:世家门阀。

它的诞生,核心依靠是“造纸术的初步发明”。

竹简时代,受教育的只是极少数人。

而造纸术初步发明,价格昂贵的阶段,门阀可以让自身所处的整个家族受到教育了。

这是非常可怕的。

门阀世家,以血缘为纽带,以知识为武器,在当时的时代极其强大。

同时,他们还缺乏“向外开拓的空间和倾向”。

这个集团扭曲成了“只顾自家,不顾国家,不顾人民”的模样。

它强大、富有,控制国内大部分的资源,掌握几乎所有的舆论。

然后自顾自身的发展和享乐,不把其他人当人。

这就是“大一统”的副作用——皇帝掌握了所有的权力,那么也就需要为所有事情负责。

掌握大量资源的士族门阀,失去了“为身边民众负责”的理由。

当然,这个集团真正掌握权力,也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斗争。

真正走上历史舞台,是魏晋“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无论制定这个制度的人是为了什么,周公旦体系构筑起来的文明,中华文明,从此开始了下坡路——然后,就是石王斗富、羊车待选、赤地千里、血流成河、群贼南渡。

04

各种力量对门阀集团

的第一轮打击

这个时期,知识掌握在门阀集团手里。

利用它,门阀集团可以有效的压制文明内部的底层。

但对于外来力量,他们没什么办法。

打进来的“文明外部力量”,察觉到了士族门阀的危害,也开始了对他们的打击。

方法简单、粗暴,但非异常有效:

全部杀光。

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在河阴搞潜水大赛,宇宙大将军侯景在建康搞减肥大赛……

门阀集团的暂时醒悟

和自我纠正

门阀集团在承受了足够的打击后,暂时停止了堕落,重新开始将自身视作国家和文明的一部分。

他们接受了府兵制均田制,向底层让渡了部分利益,所以有了盛唐。

门阀集团遭受的

第二次打击和整体覆灭

但在盛唐短暂的辉煌后,门阀集团再次堕落。

而这一次,由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底层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知识,不打算再给门阀机会。

他们摧毁门阀集团的手段是酷烈的

是“坚持不懈的杀戮”。

这么说吧,没有任何社会集团,是“持续的杀戮”无法摧毁的;

没有任何社会问题,是“坚持不懈的屠戮”所无法解决的。

社会问题,本质上都是人带来的;

人死光了,自然就不存在问题了

这场杀戮,由黄巢开启,却并非是他一人的意愿,

而是全社会底层的共识。

黄巢死后,朱温和李振接力,继续屠戮门阀;

朱温覆灭后,各地的军阀再继续努力,接着屠戮门阀。

这样的屠杀持续了几十年后,终于杀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门阀集团彻底被摧毁。

这是他们罪有应得。

但与之一同被摧毁的,还有周公旦构筑的文明体系。

从这一体系被摧毁后,中华文明即将开启新的阶段。

05

先天不足的次级体系

菜鸡互啄

在旧的文明体系覆灭后,很多新的利益集团想要走上历史舞台。

1、太监集团

唐末的太监和汉、明的都不一样——那两个朝代的太监,是君权的助手和延伸,但唐末,太监们是“依附于君权,同时还想夺取君权”——这么一群货。

2、牙兵集团

最出名的大概是魏博的牙兵——经常索要各种好处,索要不成就换首领,杀首领——最后,遇到一个“目标就是把他们杀光”的首领后,全军覆没。

3、传统军阀

比起前两个“十分不着调”的集团,这个还算是像模像样。

4、其它杂七杂八的集团

而这个阶段,最后的胜利者大家都知道是:儒家文官集团

5、弱势的半吊子体系:儒。

这里,就不提儒家“如何取胜”的问题了。

(太琐碎,讲起来会偏离主题)

只讲它和“周公旦文明体系”的差异:

之前提到的,关于强势文明的两点,“在失败后仍旧坚持——不垮掉,不分崩离析,仍旧坚持住”。

儒家体系是能做到的。

北宋挨了很多揍,仍旧坚持住了,没有自行瓦解。

但第二点,在胜利后,有效的消化胜利果实,

儒家体系是做不到的。

这个体系比较弱势,消化不了“边疆地区的胜利果实”。

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岳飞。

为什么岳飞是那种结局?

儒家的体系,对于官员选拔是依靠科举制度——文官们从这个体系中被选拔出来,作为官员也利用这个体系,形成了很多的共识。

主要是“资源分配方式、舆论评价体系、晋升机制”这三种。

而岳飞的胜利,会把一个严重的问题带到儒家文官们面前:

怎么奖励这些得胜的将士?

拿到敌军人头的,要不要给钱?

要不要给地?

要不要升官?

立功的将士很多,钱够不够?地够不够?官员职位够不够?

更恐怖的是,

这些军人当了官,以后会不会继续打仗?

要不要继续晋升?

如果他们再晋升,抢了位子,自己等人还怎么控制局面?

如果这些军官想要恢复“军功爵体系”,科举制度还怎么掌控一切?

当这种恐惧升腾到极点,儒家群贼对于“军人抢夺利益”的恐惧就压倒了“国家灭亡”的恐惧。

在很多儒家文官的思维中,国家输了对他们影响不大,天塌了有高个的顶着,和他们也没关系;

但如果赢了,要超出“科举制度”的范围来奖励军官,那就要了他们的老命了。

这就是“儒家体系”的先天不足之处——它无法消化胜利果实。

今天的很多事情,也是一个道理。

06

有关“恶意”

另外,儒家体系对付“人性中恶意”的策略,非常笨重。

恶意,意味着不稳定,冲突。

但同时也意味着勇气、积极性、进取精神。

儒家无法消化和利用“人性中的恶意”,也不愿意这么做,只会对其一味打击。

周公旦体系对“恶意”的利用,不是其专长,具体的案例,我提两个:

陈胜起义之后,秦朝拉出来的囚犯部队——战斗力非常强大,击溃了许多诸侯部队;

汉武帝时期,讨伐大宛的部队——战斗力同样强大,完成了远征,实现了战略目标。

而宋朝,一样有囚犯部队,但战斗力就非常弱,被称为“贼配军”。

为什么?

因为宋之前,有军功爵制,就算是罪犯,在军队里立下功劳,一样有丰厚的奖赏,积极性很高;

而在宋,囚犯就算立下军功,也无法有效改善社会地位,积极性大大降低。

有关“稳定”

儒家的成员们,一直在追求“稳定的局面”。

但有个事实,对于儒家成员们来说很不幸:

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不需要人们稳定,需要人们发展、进步、再发展、再进步。

儒,从获得了胜利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世界规律的敌人。

横向对比

有关“恶意”的处理方式问题,有人会为儒家各种辩解,会提出各种无关紧要的细节。

为这些细节而纠缠,毫无意义。

那么这里就采取另一种策略:

介绍儒家掌权时代,世界其它地区的文明体系,将其和儒家对比,让历史和事实来进行评判。

基督教的体系,包含了各种仪式。

出生的时候有洗礼,结婚的时候在教堂,平时经常有弥撒(主要是社交作用)临终的时候有告解,死后有宗教式的葬礼。

不要小看这些仪式——当基督教体系内的人对这些产生了习惯,那么他们就会对这个体系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

当然,任何群体里都有会刺头,就算是基督体系内,也必然会出现不信神明,不受约束,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人。

这个时候,基督体系的另一个强大之处就出现了,它吸纳和利用这些恶意,这些刺头的方法,是“忏悔”。

人总有虚弱的时候,受伤的时候,年老的时候——这种时候,人们会迫切渴望安慰、渴望原谅,这些“曾经蔑视神明”的人,反而会变得加倍虔诚。

在这些工作后,就算基督体系内的某些成员扬帆海外,获得了巨额的财富,这些人也仍旧处于“基督体系”的影响之下,他们的开拓,也就成了“该文明体系的对外开拓”。

周公旦体系的竞争者,是东夷西羌南蛮北狄;

而对儒家体系的成员们来说,非常不幸,他们同时代的竞争者,就是上面这个。

这个时期,世界上还有其他文明体系。

印度的种姓体系

婆罗门压刹帝利,刹帝利压吠舍、吠舍压首陀罗、首陀罗压达利特、达利特压妻子儿女、妇孺寄希望于来生。

不管多扭曲,总算是种体系。

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闭环。

好处是文明内的稳定;

坏处则是“任何发展、进步,都会影响和打破其稳定”。

天方那边,适合游牧民族的体系

同样无法支持技术进步。

在这里不多谈。

总而言之,选择了儒家体系的我们,不再是世界的主角。

而沦落到了“次级文明”的位置上。

这一时代的主角,是“能有效组织起善意、利用好恶意,所以能有效推动人类进步、发展”的基督体系。

这就是题主“感觉不对劲”的核心原因。

中华文明,在五代十国的混乱期,于一堆破烂里勉强选择了儒家之后,在组织体系上出现了明显的滑坡。

技术上一时并没有落后多少,但内核上,差了对手一个身位,所以,才有后来的一系列失败和悲剧事件。

07

未来

有些人,看到这些对过去的讲述,就立刻焦急的询问“未来该怎么办”。

其实,不用急,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认清问题,在其基础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

希望不久后的未来,我们的土地上能出现新的核心文明。

希望在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轻松的碾碎敌人搞出来的小把戏,什么女拳、动保、环保、LGBT,全都是路边垃圾。

我们可以像黄泉杀小怪那样,路过了就顺便砍死,并不需要知道对方是什么;

希望在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有效的获取真正的资源;

肥硕蠢笨的所谓“老钱”,不该拥有那么多的财富和资源;

那些财富,应该掌握在“推动人类进步”的群体手中;

希望在那个时候,我们攻击敌人的时候,理由不再是历史,不再是“收复故土”,而是“为了我们的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11月氧化锆陶瓷管,... 在工业制造与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氧化锆陶瓷凭借其卓越的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成为锂电、半导...
原创 明... 关于明朝于谦后代的命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尽管在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即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上帝位...
上海银元古玩字画瓷器等回收服务... 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对于银元古玩回收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当您在网上搜索“上海银元古玩回收”时,会出...
原创 蒋...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在进行第五次北伐时因病去世。根据他的遗命,留府长史蒋琬接替他执...
原创 韩... 说来有点讽刺,韩国竟然把中国排在了日本前面。 看到这个消息时,大家应该都会有点困惑吧?我自己也是第一...
世界名著《阿Q正传》文学鉴赏 绍兴未庄的灰墙黛瓦间,总游荡着那个拖着细辫子的身影。他摸着癞疮疤上的新伤,嘴里嘟囔着“儿子打老子”,...
推进新时代徽州文化建设 进入新时代,徽州文化在保护与发展中焕发新生,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实践成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格林纳达国际快递食品茶叶试剂 这是(这是V:(shanghaihongao))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格林纳达作为一个位于加...
原创 1... 1982年,曾经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宋希濂在美国接受采访时,面对外国记者的提问,他毫不避讳地说道:“毛...
原创 窦... 汉朝的窦太后原名窦漪房,是汉文帝的皇后。她最初是汉高祖刘邦的宫女,刘邦去世后,吕后开始把宫女们遣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