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知六合,持敲扑以鞭笞天下。”——《过秦论》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封建王朝,秦朝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秦始皇作为这一伟大王朝的缔造者,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许多后代帝王也对他敬仰有加。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秦帝国,从建立到灭亡竟然仅仅持续了十四年。如此戏剧性的兴衰,令世人震惊。
据传,秦朝灭亡之前曾出现过种种异象,民间传言纷纷扬扬,而最为人关注的是,这些异象均与秦始皇的死亡紧密相连。在他临终之前,发生了三件极其怪异的事情,至今仍未解其谜。
01
荧惑守心,天下大乱
第一件怪异之事是天文上的“荧惑守心”现象。或许不少人对这一说法感到陌生,在古代天文学中,“荧惑”指的是火星,“心”是指心宿星座,而“守”则是火星从顺行变为逆行,或逆行转为顺行的天象。简言之,火星停留在心宿的位置上,这种现象在古代被视为凶兆,常预示灾难降临。
虽然荧惑守心的现象类似于哈雷彗星那样罕见且引人注目,但从现代科学角度看,它不过是天体运行的正常规律,对地球及人类并无实际影响。然而,当时的人们极为迷信,将这一不吉之兆解读为皇帝将死、朝廷将乱的预兆,甚至传言太子也将遭劫难,秦朝命运难保。
这股谣言迅速扩散,令全国上下人心惶惶,百姓惶恐不安。连秦始皇本人也感到不安,毕竟封建时代的迷信思想深入人心,面对这样的天象与传闻,即使君主也难免心神不宁。不久之后,更加诡异的事发生了: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突然病重,最终驾崩。按其遗嘱,应由公子扶苏继承皇位,然而秦二世在赵高等人的策划下,秘密谋杀扶苏,篡夺了皇位。
这看似荒诞的谣言竟成真,秦二世继位后引发了更大混乱。相较于扶苏的才干,秦二世软弱无能,且受赵高等奸臣操控,实行暴政,沉迷于奢华享乐,激起民众极大愤怒。底层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统治。仅两年时间,秦朝政权便土崩瓦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02
玉璧再现,祖龙死期将至
第二件怪异之事与一块玉璧有关。这块玉璧本身并无特别,但其出现的时机及象征意义极为不凡。秦始皇为祈求国家太平、风调雨顺,特命工匠打造此玉璧,并在祭祀河神的仪式上将其投入河中,象征献祭。
按理说,这块玉璧应沉入河底,随水流向远处,难以寻回。谁料,秦始皇驾崩前夕,一位年迈老人携带这块玉璧找到秦国使者,嘱咐将玉璧交予秦始皇,随即离去。老人边走边念叨:“祖龙今年将死。”使者不明其意,也不理解玉璧有何特殊,便将玉璧转交秦始皇,并报告始末。
秦始皇立即明白,这正是当年他献祭河神的玉璧再度出现,必有大事临头,而且定是凶兆。“祖龙”正是指他自己。果不其然,不久秦始皇病逝,公子扶苏遭杀,秦国政权岌岌可危。虽当时秦始皇心存疑虑,仍举行多次祭祀,祈求避祸。但命运难违。
然而,为什么那块玉璧会重新出现?那位老人究竟是谁?这些问题至今无人能解。
03
天降陨石,“始皇帝死而得分”
第三件怪异之事是秦始皇在位期间,有陨石坠落。放在现代,陨石坠落并不罕见,因地球自转、公转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太空岩石。体积较小的陨石在穿越大气层时会被燃烧殆尽,体积较大的则坠落地面。
一般陨石坠落时表面会因高温烧蚀,通常不会留下文字。但据传,当年坠落秦境内的这颗陨石体积巨大,撞击引发强烈冲击波,震动四方。围观百姓发现陨石表面赫然刻有“始皇帝死而得分”四字,寓意秦始皇即将驾崩,天下将四分五裂,群雄纷起。
此言一出,震惊秦地,谣言四起,秦始皇遂派兵驻守,调查此事。现代科学判断,这极可能是人为刻字,陨石在穿越大气层时表面文字难以保存。很可能陨石坠落后有人故意为之,制造恐慌。
04
结语
这些离奇事件表面看似怪异,实则多为罕见天文现象、自然奇观或人为传言。从科学角度看,它们并未与秦朝兴衰及秦始皇生死存在直接关联。谣言频传,更多源于当时秦始皇暴政激起的民怨,以及各地起义军借机聚众反抗,制造混乱所致。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