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由中国茶叶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办,云南农业大学承办的“中国茶叶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茶叶数字化研究学术沙龙”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浙江、广西、福建等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从事茶叶数字化及相关研究与应用的专家学者近130人参加了此次沙龙。

01
开幕式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李永和教授致欢迎辞

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茶叶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王新超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数字化技术已逐步渗透茶叶全产业链条,但产业仍面临数据标准不统一、技术与需求适配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以及学科融合不深入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急需不断推动数智化与茶学传统学科的深度融合,破解产业转型难题。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慧教授主持开幕式
02
专题报告
本次沙龙以“茶叶数字化”为主题,邀请数字化领域院士等专家作专题报告,围绕茶树栽培、育种、加工等领域数字化研究进展及方向开展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研究员作了题为《数字技术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邀报告,结合实际案例从茶叶数字化监测技术、智能化采收技术、安全溯源技术及数字茶业平台等方面阐述了数字技术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作用。

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史良胜作了题为《农业水肥管理人工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的特邀报告,以水稻为例,介绍了水稻长势感知、稻田数字环境体、水肥药智能决策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山东省智慧农业研究院、青岛农业大学丁兆堂教授题为《一片树叶的数字化洞见——表型组学、AI与大模型驱动的茶产业未来》的报告从表型组学、人工智能、大模型三个层面提出了自己对于“数字化驱动茶产业未来”的见解。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院长王白娟教授题为《数智赋能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从种植端、加工端、仓储端、销售端4个方面介绍了数智化在云南茶产业上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倪康副研究员题为《茶树养分光谱诊断技术研究》的报告阐述了基于多光谱图像、基于近红外光谱反射、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反射、基于叶绿素荧光的茶树营养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03
交流讨论


04
参观考察
参会代表们也实地观看了茶树表型参数无人机高光谱采集分析、普洱茶智能发酵生产线、智慧茶仓等茶叶数字化应用场景。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点。此次沙龙的举办,正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紧扣产业发展需求的具体举措,搭建了跨学科、跨领域交流的桥梁,通过专家们的精彩分享以及实地考察,为参会的茶叶科技工作者们开展茶叶数字化研究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路。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