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沙俄、苏联为何一直执着于外蒙?和乌东四州一样,他们需要安全感
创始人
2025-09-23 02:01:32
0

乌克兰计划“脱离俄罗斯,加入欧洲”,这成为了俄乌战争的核心焦点。从乌克兰自身的立场来看,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他们有权决定自己未来的归属和方向,选择何时倒向谁,理论上不应受到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

然而,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乌克兰曾是其昔日的“盟友”和小弟,一旦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等于把俄罗斯西南的战略门户完全暴露在北约的军事威胁之下。这让俄罗斯当局感到极度的不安全和忧虑。

为此,俄罗斯采取了强硬的行动,向乌克兰发出明确信号:你要么保持中立,要么将乌克兰东部的四个州和克里米亚割让给我,成为新的战略缓冲区,否则我就无法保障国家安全。

可以说,俄乌战争的谈判核心最终聚焦在乌东四州问题上。实际上,俄罗斯最希望的是把乌东四州变成一个类似“外蒙古”的存在。为什么这样说呢?

回顾1945年2月,二战临近尾声,苏联提出了出兵东北亚抗击日本的条件,其中一项涉及外蒙古,要求外蒙古必须保持其现状。

很多人对“外蒙古”这一概念不甚了解。事实上,外蒙古在清朝时期称为乌里雅苏台,亦称漠北蒙古,面积庞大,约180多万平方公里,涵盖了现今的蒙古国、图瓦共和国和部分阿尔泰共和国的地区。

当时清朝在此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专责管理这片广袤区域内的喀尔喀蒙古四部、唐努乌梁海部落及部分厄鲁特、辉特部族的军事事务。

理论上,外蒙古的主权属于中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那个时期,中国正深陷激烈的抗日战争,国家内忧外患。而苏联则主要集中力量对付纳粹德国,暂时没有直接和日本军队交锋。

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虽然在对日作战中占据优势,但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日本虽已败局已定,但要彻底击溃其军力,依然充满艰难。

正是基于这些复杂的国际军事局势,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苏联愿意对日宣战,但必须确保自己的战略安全利益得到保障。

那么,苏联为何如此坚持这些条件?主要原因与当前俄乌冲突有着惊人的相似——苏联没有安全感。

斯大林明确指出,如果未来有一支强大军队从南方穿越外蒙古,直达苏联腹地并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那么苏联的命运将不堪设想。因此,外蒙古必须成为苏联与南方潜在敌对势力之间的战略缓冲区。

斯大林的战略眼光非常清晰。他认为,虽然当时的中国和苏联关系尚可,但未来随时可能反目。与其将边境安全寄托在他人手中,不如自己牢牢掌控。

这正如今日的俄乌局势,俄罗斯当局认为,不应将国家西南的安全依赖于乌克兰,而应通过控制乌东四州直接维护自身安全利益。

按理说,两国之间的边界协议不应因政权更替而轻易改变。更何况当时双方处于同一政治体制下,边界变动更应慎之又慎。

然而历史上,沙俄和清朝签订的几份边界条约却屡屡遭遇单方面修改。

首当其冲的是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这份条约确定了中俄在东部的边界线,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划归清朝。

但到了1858年至1860年,沙俄强迫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将外东北大片土地强行夺取,边界线从外兴安岭推进至黑龙江。

其次是1728年的《恰克图条约》,明确了中俄中部边界,从额尔古纳河至沙宾达巴哈,沿途划定了60多个边境点。虽然清朝割让了贝加尔湖一带的主权,但18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地盘实质上纳入了清朝统治,这一事实中俄双方认可。

然而到了1864年,沙俄又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大肆割占西北领土,同时将唐努乌梁海西北十佐领土地纳入版图。

进入20世纪初,沙俄不仅蚕食东北,也开始侵占外蒙古,尤其是唐努乌梁海地区。大量俄族移民迁入此地,疯狂购地买矿,成为当地实力派。紧接着扶植代理人,于1911年直接占领唐努乌梁海中部二十七佐领地盘。

剩余的唐努乌梁海东部九佐领则被喀尔喀蒙古在沙俄支持下控制,唐努乌梁海几乎完全沦为沙俄势力范围。

这一切都发生在双方同属一个朝代、并有边境条约约束的情况下。如此赤裸裸的侵占,谁能轻易做到?难道没听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和“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古训?

尊重和维护边境条约是两国关系稳定的基石。若强权一旦无视条约,任意改变边界,等到实力衰退时,别国又怎会尊重你的边界呢?

许多军事专家曾预测,乌东四州如果通过投票宣布独立,将成为俄乌间的缓冲国。可俄罗斯的实际操作却彻底打破了这种幻想。乌东四州转头直接并入俄罗斯联邦,不留任何悬念。

这种做法极其直接,也引来广泛批评。原本独立后,再被俄罗斯实际控制,外界还可理解为是保护同胞;但直接吞并,却显得极为粗暴和无礼。

相比之下,苏联处理外蒙古的手法则显得更为高明。明明有机会直接吞并,却给了外蒙古自治的空间。

事实上,苏联在无中苏条约依据下,悄然吞并了外蒙古的唐努乌梁海地区,改设图瓦共和国,至今仍被视为非法占领。

而外蒙古剩余部分成立了蒙古国。这个国家虽名义独立,但完全依赖苏联,苏军可以自由进出,蒙古国的国防实质上由苏联掌控。

表面上,蒙古国是缓冲区,但实际上更像是苏联的殖民地。因为这里只允许苏军进出,禁止中国军队进入。

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时,苏联在外蒙古部署百万大军,一旦命令下达,数万辆坦克便可横扫南下,其威胁力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外蒙古虽然是缓冲地,却只对苏联负责,绝不顾及南方邻国的感受。

对于俄罗斯来说,乌东四州是确保其西南战略安全的基石。失去这几个州及克里米亚,等于放弃了黑海地区的霸权竞争资格,这对俄罗斯恢复超级大国地位是致命的打击。

因此,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必须成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战略缓冲区,且是单向的,这些地区只向俄罗斯负责,绝不向北约和乌克兰负责。

相比之下,当年我们中国没有那么大的底气去做出激烈反击,毕竟和日本鏖战已久,伤痕累累,无力与苏联抗衡。

反观乌克兰,除了俄罗斯外没有太多强敌,而且得到了欧洲国家的支持,才有底气与俄罗斯一较高下。他们自然不会容忍领土被俄罗斯轻易夺走。

如果这一步都不抗争,那整个国家的民族自信心将荡然无存,国家的未来将岌岌可危。如此局势下,不打一场硬仗根本无法保障乌克兰的独立尊严与完整疆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洛阳的一个宁静府邸中,春风轻拂着院子,带来了初春的温暖。此时,府邸的主人——前蜀汉皇帝刘禅,端坐在...
原创 1... 37年前,山东安丘的农妇晁正坤在一群信徒的簇拥下,模仿了历史上一代女皇武则天,宣称自己建立了一个叫“...
原创 邓... 1989 年 11 月 13 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气氛庄重又透着几分特别。邓小平如往常一般,身着...
原创 梳... 司马家的三代奋斗与晋朝的建立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想一个家族能够实现阶级的跨越,通常需要三代人...
原创 曹... 曹操作为三国时代一位颇具霸气的枭雄,性格狠辣至极,甚至能下得了手杀害对自己有恩的人。那一次,他在逃亡...
原创 田... 三国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谋士非诸葛亮莫属。诸葛亮不仅为刘备打下了辽阔的江山,还在多次重大战役中为刘备出...
原创 他... 1991年,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临终前,平静地对家人说道:“我对国家大事和家庭生活都没有遗憾,唯一的...
原创 粟... 1947年5月11日,粟裕原本已经决定从河阳发起进攻,准备调动整编48师和第七军来作战。然而,他突然...
原创 鲁... 鲁迅和蒋介石,这两位浙江的传奇人物,无论在文化界还是政界,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人虽然出生于相隔仅...
原创 民... 傅秉常,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与外交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1923年,他受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