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第三位登基的皇帝,他是在经历了残酷激烈的九王夺嫡之争后,才艰难地登上皇位。尽管他最终坐稳了帝位,但关于他夺位的争议从未间断过:雍正的皇位到底是合法继承,还是通过篡改遗诏、抢夺十四弟胤祯而来?
面对外界的质疑,雍正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回应:
他将所有参与九王夺嫡斗争的兄弟们全部软禁,特别是对老八允禩和老九胤禟的严格监禁,最终两人都在囚禁中去世;
同时,他还撰写了《大义觉迷录》,以阐述宫廷内部的真相,试图澄清误会。
尽管如此,关于雍正皇帝的皇位合法性,外界的怀疑声依然不绝于耳。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雍正是大清历史上最勤勉的君主之一。自他登基起,便未曾离开过紫禁城一步,每天早出晚归,夜以继日处理朝政事务。虽然他仅在位13年,但期间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举措,为大清进入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代帝王的成功,都离不开一批能臣的辅佐,雍正也不例外。提及雍正,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出“铁血冷面”四字,这词足以说明在雍正麾下做事的严苛程度——稍有不慎便可能丧命。毕竟雍正性格疑虑重重,但在他身边,有五位汉臣不仅深得其信任,且均善终,各个才干出众。
朱轼,出生于江西高安一个贫寒农家,1665年诞生。自幼聪慧好学,靠着刻苦努力,于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开始仕途生涯。初任小小知县,但以清廉正直著称,仕途较为顺利。历任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等重要职位。康熙晚年时,他已官至二品,但仕途高峰却是在雍正朝,被重用跻身相位。
雍正即位后,朱轼被任命为《清圣祖实录》编纂总裁,后赴山西督学,功绩卓著,被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无丞相之职,大学士即相当于丞相,朱轼能拜相实属罕见。随后,他与雍正最信赖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携手治理水利。朱轼一生致力于赈灾救民、巩固边疆、惩治贪腐、治理漕河和兴修水利,深得雍正器重,赐“朝堂良佐”四字。
朱轼在教育领域贡献尤为突出,他严于科举制度,兴办书院,选拔人才。特别是他被委以乾隆皇帝弘历的启蒙教育任务。弘历入学之初,朱轼成为其老师,严格要求甚至令雍正都觉得过于苛刻,劝他宽松些。朱轼回答:“若教育有方,他能成为尧舜那样的明君;若无成效,只会成桀纣暴君。”乾隆即位后对老师尊敬有加,亲自回访朱轼故乡高安,朱轼不摆豪宴,仅以四盘二碗家常菜款待,这“四盘二碗”后来流传为“朱公席”。
李绂同朱轼一样出身贫寒,凭科举进入官场。虽仕途波折不断,但幸得雍正慧眼识人,安然渡过难关。李绂自幼聪慧,十岁能诗,十二岁组织诗社。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历任侍讲学士、会试主考官等职,11年多时间主要与文人交往,未深入朝政。康熙五十九年升内阁学士兼左都副御史。康熙六十年,他在会试副考官岗位遭遇人生低谷,因考场意外被贬至永定河做河工。
雍正继位后,李绂复出,任吏部侍郎,但因拒绝依附权臣年羹尧,被其嫉恨。李绂奉命押送漕粮时,为防粮食变质按市价售出并上缴银钱,却被直隶巡抚隐瞒实情,年羹尧以此弹劾李绂。雍正深入调查后,仍赐“奉国罄心”四字以示褒奖。李绂在广西巡抚任上,查实陈元龙贪腐80余万两银子,使广西局势稳定。此后仕途坎坷不断,曾因与河南总督田文镜结怨而被调任工部侍郎,甚至被诬陷21条罪状入狱,险遭死刑。狱中他淡然处之,获甘肃巡抚赞誉为“真铁汉”。雍正问其是否了解田文镜的好,他坦言“不知道”。最终李绂获赦免,专注编书,安然度过雍正朝,乾隆即位后复得重用,病逝于乾隆十五年。
孙嘉淦同样出身贫苦,靠读书中举。康熙五十二年中举,初任翰林院检讨,雍正登基后敢于直言进谏,劝皇帝亲近兄弟、停止西北战争、杜绝纳捐。起初雍正不愿听“兄弟”二字,幸有朱轼为其撑腰,孙嘉淦反获提拔为国子监司业。其后虽未拜相,但深受重用,守孝未满即“夺情”召回担任工部侍郎。乾隆继位后,孙嘉淦先后任吏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七十岁高龄拜相,次年病逝。孙嘉淦敢于直言,是雍正乾隆两朝的进谏典范,其奏疏《三习一弊书》被乾隆称为“奏议第一”。
影视剧中常描绘的李卫要么贫苦出身要么乞丐出身,真实历史上他虽非名门望族,却家境殷实。他不喜读书,识字不多,未通过科举,而是以家中财力捐生入仕。凭借灵活头脑和缜密思维,在官场迅速升迁。康熙五十八年任户部郎中,雍正登基后赏识他,任云南盐驿道,表现卓越,升布政使,管理赋税。雍正三年升浙江巡抚,次年兼两淮盐政,打击私盐贩卖。五年间,他从员外郎升至浙江总督,速度惊人。在雍正眼中,李卫忠诚且能干,治理海堤、整顿江南江湖势力,深获信任。雍正七年封兵部尚书,母亲去世未能守制,仍被允许在职守孝,随后加封太子太傅。十年任直隶总督,雍正亲自下令全员听从其调遣。十一年弹劾朝臣鄂尔泰弟弟鄂尔奇,调查属实但未严惩,获褒奖。雍正朝是李卫仕途巅峰,乾隆即位后依旧重用,三年后病逝。
田文镜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康熙二十二年起仕,最初为县丞,九年升任宁县知县。直到康熙五十六年,先后任易州知州、吏部员外郎,仅做到从五品。康熙五十六年升内阁侍读学士,六十一岁时康熙帝驾崩,田文镜仍是地方官。原以为他会平淡无奇度过余生,未料雍正即位后,田文镜迎来人生巅峰。雍正元年派他祭告华山,期间山西遭灾,他实情上奏,被任命山西布政使,治理赈灾,整顿官吏,焕新吏治。二年升河南巡抚,雷厉风行整顿粮食亏空与开荒种田,弹劾懈怠官员,雍正亲自调查确认属实。五年升河南总督,五年间快速晋升至封疆大吏。十年病逝,雍正下令葬于泰陵附近,并设祠堂纪念。
除了孙嘉淦、朱轼、李绂、田文镜、李卫,张廷玉也是雍正朝重要汉臣。张廷玉不仅得康熙、雍正两朝重用,更在雍正驾崩前被任命为乾隆的顾命大臣,地位极高,是清朝唯一获配享太庙的汉臣。
这五位汉臣多是雍正时期崛起。田文镜在康熙朝三十九年仅做县州郎官,雍正五年便升封疆大吏。田文镜、李卫与满臣鄂尔泰是雍正帝最信任的三大重臣。田文镜办事干练,既是清官更是铁腕干吏。李卫虽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