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诈取青岛之后的“二十一条”,为何暴露出灭亡中国的野心?
创始人
2025-09-23 01:03:41
0

秋日生活打卡季

在您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这不仅便于您随时获取最新文章,也方便您与我们一同探讨和分享。您的支持将成为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

在凡尔赛和约签署时,顾维钧代表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坚定拒绝签字,给当时的西方世界带来了震撼。英美等西方列强本以为中国将默默接受,然而中国却勇敢站出来反对。这一举动不仅让中国展现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姿态,也让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刻的警觉。

虽然英美的默许为日本在一战中迅速占领青岛提供了机会,令这一段历史变得错综复杂,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战前一直接受西方主导秩序的日本,在战后竟露出了独占中国的野心。日本在击败德国后,迅速显现出其企图,令国际社会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东方国家的真实面目。

顾维钧的拒签发言,尽管短期内未能为中国带来实质性的外交胜利,但它却拉开了日本与英美敌对的序幕,为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布局埋下了伏笔。日本与英美的关系由此急转直下,最终导致二战时英美在某些方面与日本直接对抗。

一战结束后,曾是盟友的日本很快便转变立场,开始向英国发起挑战。回顾日本的历史,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曾非常热衷于获得西方的认可。日本认为,正是通过与英国保持同盟关系,才证明了自己已是世界列强的一员。日本一度认为自己已不再是贫弱的东方国家,而是与西方强国并肩的现代化大国。

因此,当日本得知奥匈帝国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时,他们迅速抓住机会,决定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虽然《英日同盟条约》中并没有规定日本必须参与欧洲的战斗,且英国并不急于让日本插手欧洲战争,但日本却坚定表示要为其盟友出力,证明自己不再是东方的小国。

尽管英国当时并不希望日本过早介入,尤其是考虑到日后亚洲与澳洲的政治利益,但日本却在8月15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撤出青岛,并开始动员准备进攻青岛。此时,德国正全力投入到西线战事,无暇顾及远东的事宜,对日本的要求没有任何回应。

但日本显然并没有考虑到德国的态度,他们对青岛的占领早有计划,而德国虽然是强大的陆军国家,却无法阻止日本迅速采取行动。日本在递交最后通牒后,不仅迅速发动了军事进攻,还在接下来十天内相继对德国与奥匈帝国宣战。此时的中国,虽然在北洋政府的领导下保持了表面的统一,但其内部的脆弱和不稳定使得他们无法有效抵抗外来压力。

虽然中国的北洋政府处于不稳定状态,但美国明确表态支持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反对任何一方独占中国的行动。为了平息外界的疑虑,日本提出了“归还青岛”的承诺,并在与美国的沟通中表示,这一行为只是为了遵守与英国的同盟条约,而青岛只是德国的租界,最终将归还中国。

美国虽然保持中立,但当时并没有强烈的动机干预。日本的声明在短期内顺利扫除了进攻青岛的障碍。日方准备充分,青岛攻略战的成功不仅关乎日本在西方世界的形象,还与他们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密切相关。

8月27日,日本海军封锁了青岛,五天后,约2.9万日军陆续登陆,开始进攻这座德国建立近二十年的军事重镇。此时,德国东亚分舰队指挥官冯·施佩中将已经意识到青岛被包围,决定带领舰队撤离,前往德国太平洋基地,准备对英国的补给线进行全球性打击。

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德国驻青岛守军无法抵挡。11月16日,经过激烈围攻,德国守军宣布投降,青岛正式落入日本手中。这场战争,尽管日本最初承诺将青岛归还给中国,但随着战事的结束,日本却反口拒绝了这一承诺。

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文字游戏,声称德国没有对日本的最后通牒做出回应,因此其承诺归还青岛也就不再有效。更进一步,时任日本外相公开声明,日本对青岛的占领是合法的,青岛归属问题可以在未来的国际讨论中解决。日本的这一行为,表明其在中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发生转变,不再以符合国际公认的方式行事,而是开始展露出对中国的侵略欲望。

面对日本的压力,北洋政府虽然显得软弱无力,但为了避免激化矛盾,选择了暂时对日本的占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随着舆论的愈发激烈,中国民众对于青岛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最终,1915年1月,北洋政府做出了外交回击,要求日本撤回占领区,并暂时搁置青岛问题。

然而,日本已经心生野心,不仅完全忽视了中国的抗议,还进一步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日本通过“二十一条”的形式,要求中国割让领土、资源,甚至控制中国的政务。对于北洋政府而言,这份要求无异于中国的彻底沦为日本的附庸。尽管如此,北洋政府仍然没有能力做出有效反应,最终被迫签订了修改后的《中日民四条约》。

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和美国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尽管两国曾对日本有所幻想,但随着日本逐步暴露出对中国的野心,英美两国开始重新审视与日本的关系。美国最终成功拆散了长达二十年的英日同盟,而英国则不得不放弃对日本的支持。对于日本来说,这一背叛象征着西方世界对自己的彻底失望,这也促使日本开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坚定走上了独占中国的道路。

一战之后,日本的野心进一步膨胀,而中国则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在多方博弈下,虽然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但随后的历史发展却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迈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咸... 咸丰皇帝有18位妻妾,但他却偏爱慈禧,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根据《清稗类钞·宫闱类》中的记载,慈禧...
原创 唐... 唐朝的皇帝大多数性格和善,但俗话说,“人皆有逆鳞,触之自然会怒”。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逆鳞”可能就...
原创 五... 五代十国:王延羲乘乱窃闽国 北方稍得安静,晋主始思控驭南方。吴越王钱元瓘,楚王马希范,南平王高从诲...
原创 被... 前言 为何徐晃能够成为魏国军中的常青树?——揭开这位魏国名将击败关羽的前尘往事。 在《三国志...
致敬一线医务工作者!广东工人艺... 2025年恰逢中山市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创立三甲医院30周年。11月19日晚,“中国梦·劳动美——...
原创 关...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大多为人熟知,尤其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这三人是三国时期的标志性人...
原创 孙...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孙夫人被称作孙仁,而在戏曲《甘露寺》中,则被称为孙尚香。孙尚香这个名字,大...
原创 7...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是史良,一位民国时期杰出的法学家和律师,也是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长。 史良出生...
中国字画在日本被当杂货卖,他用... 房雪霏:中日交流百年间的美术记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刘建辉教授访谈记 近日,笔者来到座落在京都市...
市老干文联书法艺术委员会成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田芳) 翰墨颂初心,桑榆谱新篇。长沙市老干部文学艺术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