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与截图,请读者参考。
法国曾自信地说:“全世界我打不赢的国家只有三个。”这话看似豪言壮语,却真的反映了法国的态度。问题来了,英国是否在这三国之中?如果这番话传到英国耳中,恐怕会觉得很不舒服。可是,法国到底有什么底气说出这种话?英国又又凭什么与之争论?
这两个国家,仿佛天生就是冤家。从中世纪的冲突一直延续到现代,数百年来,法国和英国的战争几乎从未停歇。那么,到底谁占了上风呢?这个问题其实早已经写在了历史的篇章里。今天的法国,究竟凭什么说出这番话?而英国为何总是成为对比的对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谈空洞的理论,也不浪费时间讨论无关紧要的内容。我们将通过硬实力、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弄清楚法国为何敢自信地宣称“英国不在我打不赢的三个国家之内”。
---
百年战争与其后的纷争:
法国与英国的关系自古便充满了冲突和斗争,尤其是在百年战争期间,这段历史尤为刻骨铭心。那时,英国依靠其卓越的长弓手战术,屡屡击败法国骑士,尤其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英国弓箭手精准的射击让法国骑士几乎全军覆没。法国的贵族士兵甚至在战场上纷纷倒下,连他们的战马也难以撑得住。而法国在这场战争中的逆袭则归功于圣女贞德的英勇,凭借她的坚强意志,法国最终于1453年将英军赶出大陆。对于法国而言,这场胜利是他们永远铭记的荣耀,而对英国来说,谈论这一事件依旧让他们感到尴尬。
接着是拿破仑的征战,法国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直逼莫斯科,英国则联合其他欧洲大国,共同在滑铁卢战役中阻挡了拿破仑的军队。虽然法国在这一战败下阵来,但英国的胜利并非依靠单打独斗,而是借助了多国的联合力量。
进入二战,法国面对德军的进攻迅速崩溃,德国军队仅用数周就占领了巴黎。然而,法国并未完全投降。戴高乐将军在伦敦成立了“自由法国”政府,组织了有效的抵抗力量,并在盟军的支持下成功反攻。尽管英国在不列颠空战中成功守住了伦敦,但也面临着几乎无法承受的德国空军压力,最终凭借美国的援助,才勉强守住了这座城市。
回顾这段历史,法国与英国的关系充满了复杂性,两国的战绩可谓各有胜负,谁也未能完全压制对方。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法国从未对英国感到惧怕,这一点可以视为法国自信的根基。
---
法国的军事底气:
说法国不畏英国,首先要看的是法国的硬实力。现如今,法国的现役军队约有20万精锐士兵,装备上,法国主战坦克——勒克莱尔坦克,不仅火控精度高,而且具有优异的机动性,特别是在马里反恐战争中,展现了强大的作战能力。当时,法国军队没有依赖美国的支持,凭借自己的力量快速而果断地执行任务。
相比之下,英国陆军的规模为18.5万,虽然与法国接近,但其装备方面却显得稍逊色。特别是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虽然曾经一度领先,但由于缺乏更新,零部件老化严重,造成了不少制约。而且,近年来,英国军队鲜有单独的军事行动,更多的是参与联合任务,这导致其缺乏独立作战的经验。
在空军领域,法国的实力更加突出。法国现役拥有1055架各型军机,其中,主力战机为阵风战机,凭借达索公司的全程自主研发,阵风具备出色的空战、对地攻击和航电系统能力,且出口表现非常好。值得一提的是,阵风-M舰载机甚至可以搭载在航母上,这一点是英国的F-35无法做到的。
反观英国,空军拥有663架军机,主力装备为F-35和台风战斗机。F-35虽然是美国生产,但对英国来说,更多依赖美国的技术支持。如果美国拒绝升级或限制零部件出口,英国的空军作战能力将受到很大的制约。
---
海军与核武:
在海军方面,英国拥有两艘强大的航母——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能够搭载36架F-35B战机,具备很强的远洋作战能力。然而,这些舰载机和航母系统都需要依赖美国的技术和支持。相比之下,法国拥有一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舰载机阵风-M为自主研发,并且法国的舰艇总数为128艘,远远超出英国的73艘舰艇。
尽管英国的远洋投送能力很强,但法国的空军可以有效地反制敌方航母编队。要是真正开战,法国可以在海空联动的协同作战中占据优势,而英国则不得不依赖美国的支持。
在核武方面,法国拥有300枚核弹头,涵盖陆基、空射、潜射等三位一体的发射方式,且所有的发射平台与导弹系统都是法国自主研发的。特别是M51潜射导弹,完全是法国自主设计制造的。
与之相比,英国的核弹头数量为225枚,听起来也不少,但其核武发射依赖于美国的三叉戟导弹。没有美国的授权,英国的核威慑力量几乎失效。而法国则完全自主,核武器的威慑力无法被轻易突破。
---
军工与国际部署:
法国的军工体系较为完整,达索公司生产战机,萨弗兰提供发动机,海军集团专注潜艇,整个军事工业链条紧密相连,形成了闭环。而法国的阵风战机更是完全国产,连雷达和航电系统也是自家研发。
英国的军工业表面上看似强大,实际上却存在着空心化的现象。虽然BAE系统和罗尔斯·罗伊斯等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但核心装备如F-35、阿帕奇直升机、黑鹰直升机等,英国基本无法独立生产,必须依赖进口。
一旦爆发战争,法国能够在战斗中持续生产装备,而英国则需要依赖美国的供应。这个差距,意味着法国在战时拥有更大的战略自主权。
---
法国为何敢说“打不赢的三国”
法国总统所提的“打不赢的三个国家”指的是美国、中国和俄罗斯。首先是美国,光国防预算就高达9000多亿美元,而法国的军费仅为640亿欧元。美国的军事力量几乎无人能敌,其核航母的威慑力和全球部署能力都远远超过法国。其次是中国,凭借200万陆军、歼-20战机、东风-41洲际导弹等强大力量,中国的军事实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最后是俄罗斯,6000枚核弹头、S-400防空系统、高超音速导弹等令法国无法与之抗衡。
这三国的共同特点是“体量压制”,无论是在科技、人口还是工业方面,它们都拥有巨大的战略纵深和强大的资源。而英国之所以没有被列入这三国之中,是因为它缺乏这样的体量优势,也没有战略纵深可言。其核武器、军工和高端装备都依赖美国,且经济状况不如过去强盛。
目前,英国正面临脱欧后的挑战,军费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长速度缓慢,军队规模也未见显著扩张。与之相反,法国则在增加军费、制造新型战机,并着眼太空军的未来发展,表现出的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军事态度。
更重要的是,法国的全球部署遍布非洲、中东、印太等地区,而英国的全球影响力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