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何评价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毛主席:崇祯是个好皇帝!
创始人
2025-09-22 23:02:16
0

毛主席老人家曾经评价说:崇祯是个好皇帝!

我非常认同伟人的这个看法。

那么问题来了,崇祯的“好”究竟体现在哪里?他又有哪些明显的不足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细细探讨。

(1)崇祯少年老成且果断,果断铲除权宦魏忠贤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灭亡!

这个观点完全是胡说八道!

魏忠贤不过是个宦官,他利用皇帝的权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导致朝廷乌烟瘴气,买官卖官横行,秉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铁腕政策,拉拢官吏成为“义子”,形成了臭名昭著的“五虎、十孩、四十孙”权势集团。

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擅长玩弄权术的人,却被某些人盲目崇拜,真是荒唐至极。如果说这样的人能救明朝,那才是个天大的笑话。

除了扩张势力外,魏忠贤还强令各地官员为他建生祠,全国遍布他的生祠,花费了无数银两。这些银两本可以用于军费,缓解朝廷财政压力。

魏忠贤为了维护权势,残杀了不少忠良官员。

他甚至一度对崇祯怀有“弑君”之心,如果崇祯当时是个莽撞之人,怕是早被他害了。

魏忠贤辞职时,拉走了40辆大车财物,带着1000人卫兵,那架势极为嚣张。

这样一个祸国殃民、不学无术的权臣,若不除掉,大明怎么可能有未来?

崇祯果断设计铲除魏忠贤,令朝廷重新清明,这难道不算“好”吗?

除掉魏忠贤后,崇祯还下令规定:朝廷重臣不得结交近侍。

对崇祯铲除魏忠贤这点,后世历史学家和当时朝廷官员多数给予肯定评价。

(2)崇祯节俭勤政,兢兢业业

节俭是一种美德。我们常用日本天皇与慈禧太后作对比,一个节俭,一个奢靡,最终节俭的日本赢得了甲午战争。

君王节俭,下属不敢浪费,家属不敢奢靡。

君王节俭,才能以身作则,让朝野上下效仿。

崇祯虽是亡国之君,但他在节俭方面毫无瑕疵,正应了那句老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崇祯不仅节俭,还勤于政事,事无巨细,亲自过问,生怕哪里出差错。

此外,他没有沉迷于女色,明白作为皇帝,沉溺其中会影响国事。

崇祯一生无特别嗜好,全心全意为国事操劳,这种精神远胜嘉靖、万历诸帝。

可惜天灾、内乱、外患多重夹击,崇祯仍未能挽回大局。

但我们不应忽视他这种勤勉工作的精神。

毛主席称赞崇祯“好”,也是对其勤奋工作的认可。

(3)崇祯用人不拘一格

崇祯即位时年仅17岁,但已开始有自己的用人理念。

①崇祯二年十一月,清兵逼近京城,民心惶惶。此时一位官员金声提出:非常时期需用非常人才。

他推荐了游方僧申甫,称此人有将才,能带兵且懂战车火器。崇祯即召见委任,虽准备不足,兵力欠缺,最终战败身死,但体现出崇祯敢于破格用人的胆识。

②通常大学士多出翰林院,但崇祯任用非翰林出身的张至发为大学士,且不止他一人,显示不拘科举出身,有才便用。

③崇祯还经常号召官员推荐人才。七年时,他对官员说:“天下有事,用人当急,诸臣各举所知。”意即急需人才,望大家推荐。

十四年,他更广泛征召奇才异士,包括文武谋略多方面人才。

不可否认,崇祯真心想治理好国家,但连年天灾、边患军费高涨、税负沉重、百姓造反等难题让他难以应对。

即便如此,我们仍应承认崇祯是个好皇帝。

但他也有几个致命失误,最终未能扭转乾坤。

(1)一是急躁冒进

前朝皇帝遗留许多积弊,崇祯急于解决,导致急功近利。

没有成效时,他常用激烈手段,频繁更换大臣,甚至因小错杀人。

这是根本错误,积弊非一朝一夕形成,不可能速成解决。

如同中国足球,换教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需要系统改革青训、人口、管理等,才能稳步进步。

粗略统计,崇祯17年间,内阁大臣更换超过50人。

放到嘉靖时期,简直不可想象。

因工作不力,崇祯杀了2名内阁大学士,下令杀死7名总督,11名巡抚。被捕关押、殴打致死、自杀、流放的侍郎以上官员多达十余人。

崇祯年少气盛,行为过激。

(2)重新启用宦官

魏忠贤死后,人们以为宦官不再受重用。

但朝廷内斗激烈,起义军压境,崇祯开始怀疑自己,转而重新启用宦官,培养宦官亲信。

明朝灭亡时,宫中宦官人数多达数万,规模庞大。

宦官势力增长表面维持权力平衡,实则降低行政效率,限制军队将领自由作战。

有些事明知错误,却偏偏要做,结果饮鸩止渴。

(3)对外政策失策

崇祯面对内忧外患,内忧是李自成等农民军,外患是后金努尔哈赤。

“攘外必先安内”策略一度奏效,平息农民起义,但未重视李自成、张献忠的复起,最终导致大祸。

对后金,采取和谈策略,意图用时间换空间。

但谈判兵部尚书陈新甲家人泄密,崇祯颜面扫地,杀了陈新甲,导致谈判破裂。

内忧外患皆未妥善处理,酿成灾难。

崇祯虽然动作迅速,但最终仍是原地踏步,问题未解。

(4)赋税沉重,官逼民反

崇祯任内陷入死循环:边关告急,军费上涨,赋税加重。

赋税沉重百姓难以承受,民变频发,反过来又需要更多军费,形成恶性循环。

加上天灾频发,致使明朝民不聊生。

赋税问题成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5)用人疑心过重

崇祯虽敢破格用人,但对官员鉴别能力不足。

最致命的是疑心病极重。

袁崇焕虽能干且口无遮拦,但在谗言陷害下,崇祯疑心大发,处死袁崇焕,自毁长城。

若袁崇焕未死,清军的进展可能不会如此顺利。

总的来说,崇祯有些刚愎自用,疑心太深。

综观全局,崇祯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但处于极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年轻缺乏经验,决策多有失误,最终成为亡国之君。

毛主席说:“问题若成堆,就是积重难返!”

确实如此,放在明朝两百多年历史中,崇祯不算差皇帝,难题太多、挑战太大,最终丢掉江山,黯然自缢煤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咸... 咸丰皇帝有18位妻妾,但他却偏爱慈禧,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根据《清稗类钞·宫闱类》中的记载,慈禧...
原创 唐... 唐朝的皇帝大多数性格和善,但俗话说,“人皆有逆鳞,触之自然会怒”。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逆鳞”可能就...
原创 五... 五代十国:王延羲乘乱窃闽国 北方稍得安静,晋主始思控驭南方。吴越王钱元瓘,楚王马希范,南平王高从诲...
原创 被... 前言 为何徐晃能够成为魏国军中的常青树?——揭开这位魏国名将击败关羽的前尘往事。 在《三国志...
致敬一线医务工作者!广东工人艺... 2025年恰逢中山市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创立三甲医院30周年。11月19日晚,“中国梦·劳动美——...
原创 关...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大多为人熟知,尤其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这三人是三国时期的标志性人...
原创 孙...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孙夫人被称作孙仁,而在戏曲《甘露寺》中,则被称为孙尚香。孙尚香这个名字,大...
原创 7...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是史良,一位民国时期杰出的法学家和律师,也是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长。 史良出生...
中国字画在日本被当杂货卖,他用... 房雪霏:中日交流百年间的美术记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刘建辉教授访谈记 近日,笔者来到座落在京都市...
市老干文联书法艺术委员会成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田芳) 翰墨颂初心,桑榆谱新篇。长沙市老干部文学艺术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