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历史杂谈中提到王亚樵时,总是充满了浓厚的英雄浪漫主义色彩。人们常常将他描述为一位爱国的侠客,力挫敌酋,虽身处草莽,却心怀天下,并策划了炸死日方特使白川义则等惊天壮举。许多人在听到他的名字时,便会不自觉地联想到那股桀骜不驯的英勇气概,把他视作乱世中的一股清流,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好样的”人物。
然而,在解放后,一位曾与王亚樵有着深厚交情的老革命老干部回忆中,王亚樵的形象却大为不同。这位回忆者便是宣济民,曾被誉为“民国神侠”。宣济民与王亚樵是安徽合肥的老乡。早年,王亚樵因在安徽的政治活动未能得到支持,最终与当地政界的主导力量发生冲突,导致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上海谋生。当时,宣济民正在上海的日华纱厂工作,恰好因老乡的缘分,两人相识,后来也开始有了更多的来往。
然而,1931年7月23日发生的一起刺杀事件,使得两人的名字开始紧密相连。当天,时任财政部长宋子文在上海遭遇暗杀,身旁的秘书也因中弹不治身亡。尽管王亚樵始终未能被证明为幕后主谋,但国民党当局却将目光转向了与他关系密切的宣济民。1933年6月,宣济民因涉嫌与王亚樵合谋刺杀赵铁桥,并与宋子文的刺杀未遂事件相关,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四年后,宣济民得以出狱,而王亚樵已经在一年前被军统暗杀,时至今日,已过去整整半年。
回忆起与王亚樵的往事,宣济民给予了一个相对直白的评价。在他朴实无华的叙述中,层层去除了后世传说和传奇色彩,反而以独特的历史视角呈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王亚樵。在宣济民的记忆里,王亚樵虽然声称自己反共反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一个极端的反共分子。宣济民提到:“‘四一二’蒋介石发动的大屠杀,王亚樵和杨虎这些人都拍手称快。”他还补充道,王亚樵曾在1928年网罗南京下关的许多流氓,破坏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津浦路总工会”,导致工会在浦口的坚强组织受到重创,地下党在这一带的活动也变得更加困难。
至于王亚樵常被后世歌颂的爱国壮举——策划刺杀日酋白川义则,宣济民则提供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视角。金水山,这位韩国地下党成员,原本在日本学习过炮兵,后来来到中国,并在南京国民党炮兵学校任教。在淞沪抗战期间,金水山曾指挥炮兵攻击日本的装甲运输车,取得了显著的战绩。宣济民与金水山相识是在监狱里。当时,宣济民因卷入刺杀宋子文案被捕,而金水山因杀害一名亲日派美籍韩人被关押。1933年8月31日,柳寅发这位亲日派的旅沪美籍韩人在上海租界内被暗杀,金水山成为嫌疑人,最终在黄浦江上被上海市水巡总队抓获,并被押解到龙华警备司令部。
根据宣济民的回忆,他和金水山常常无话不谈。有一次,他们谈起了白川义则被炸身亡的事件,金水山非常肯定地告诉宣济民:“炸白川事件是韩国地下党干的,是有组织的行动,与王亚樵他们没有关系。”后世曾有流传说法,称王亚樵为安昌浩提供了四万元资金,支持策划刺杀白川义则,而安昌浩再将资金交给金九,由金九等人执行暗杀行动。许多人认为王亚樵在幕后参与了这起震动中外的刺杀事件,但事实上,不论是金九在《申报》上的公开信《虹口公园炸弹案之真相》,还是金九后来的回忆录《白凡逸志》中,都没有提及王亚樵。直到1982年之前,史料上也未曾提及王亚樵与刺杀事件有任何关联。而王亚樵参与刺杀的说法最早是由1983年王亚樵的弟弟和侄子提出的,这一说法至今引发了历史学者的质疑,其可信度难以令人信服。
在宣济民的记述中,王亚樵与白川义则刺杀事件的关系,显然被否定了。对于王亚樵的评价,宣济民与许多后人的看法截然不同:“王亚樵这个人,生活糜烂,玩世不恭。他是有奶就是娘,谁给钱就听谁的,简直就是一个反面人物。”他的话语直截了当,反映了王亚樵在宣济民眼中的真实面貌,而这与后世一些英雄化的描绘大相径庭。
历史的变迁让许多曾经参与其中的人物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正是通过这些亲历者的回忆和记述,我们才能更真实地了解那段历史,看到更多鲜为人知的细节,理解那些曾经在历史洪流中涌动的人和事。